中证网
返回首页

年度成绩单亮眼 湖州银行做精做实信用风险防控

杨烨 叶斯琦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为深耕本土的城商行代表,湖州银行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湖州银行总资产达1013.99亿元,较上年增加159.14亿元,增长18.62%;2021年实现净利润8.45亿元,增长30.18%。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湖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主动融入浙江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局,未来将科学把握金融发展趋势,深化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战略发展规划落地,引领数字化银行建设,提升全面风险及资本管理能力。

  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

  风险管控能力是银行业竞争的核心。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湖州银行资产质量呈现向好态势。截至2021年年末,湖州银行五级不良贷款余额4.19亿元,比年初增加0.49亿元,不良率0.78%,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湖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2021年年末为424.94%。

  “湖州银行主要财务指标连续保持增长,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传递出积极信号。”分析人士认为,一是资产总额、客户存款总额、客户贷款总额连年增长;二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连年增长,经营效益实现了提质增效;三是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资产质量稳步向实。与此同时,湖州银行还呈现出经营结构持续优化、资本实力稳步增强的态势。

  湖州银行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内部坚决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做精做实信用风险防控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控新”和“降旧”两个方面。

  “控新”方面,该行探索优化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梳理全行风险管理工作,建立每项工作的规范要求与责任链条,明确到单位、到岗位、到个人,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权责,清晰“有权人”职责,压实“有权人”责任,严防信用风险新发。

  “降旧”方面,该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2021年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15亿元,其中现金收回1.03亿元,现金清收率达47.91%,现金清收率逐年提升。修订账销案存资产清收奖励办法,落实清收处置激励措施,2021年全年累计收回账销案存资产0.75亿元。

  打造“绿色金融”招牌

  2022年3月,湖州银行湖东数据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这仅是湖州银行深耕厚植、打造“绿色金融”金字招牌的一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唯一一家法人城商行,湖州银行始终践行“金融+绿色+科技+合作+风控”战略,从2016年开始起步,实现了绿色金融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近几年,我们从业务、系统、合作等三端发力,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绿色低碳共富标签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湖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湖州银行绿色融资持续加大,逐步形成绿色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湖州银行通过深化创新,推出以“强村光伏贷”为代表的多款绿色金融产品,成功打造多层次服务实体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今年以来,相关产品累计授信3.07亿元,累计实现增收超0.5亿元,减排二氧化碳6000余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按照人民银行绿色信贷统计新标准,湖州银行全行绿色信贷余额131.39亿元,占比24.59%,较年初提升4.12个百分点。

  深耕本地中小企业市场

  地方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地方区域市场,具备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业务的能力。湖州银行一方面聚焦普惠金融,加快推进“共富金融”特色品牌建设;另一方面聚焦产业金融,加快推进“地方主办银行”建设。

  截至2021年年末,湖州银行已设立服务小微企业支行27家。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融资)176.07亿元。当年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不含票据融资)193.26亿元,当年累计投放贷款年化利率5.29%。

  面向未来,湖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主动融入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局,持续加大下沉经营力度,重点关注未来农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流通和经销、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型农业主体、现代农村旅游业等涉农领域以及九类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湖州银行还将继续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质效,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光电显示等八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合作客户,并进一步加大对未来工厂、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智造产业的支持力度。

  推进“数字化”银行建设也是重点。上述负责人介绍,湖州银行下一步将主动融入省市数字化改革浪潮,抓实抓好新核心系统项目群建设和数据治理项目两大基础性工程,一体推进经营决策、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各领域的数字化改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