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把脉”实体经济需求变化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

费天元 上海证券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屋建瓴、内涵深邃,为当前和今后我国金融发展作出新的指引,也为期货行业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好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期货业协会兼职副会长、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罗旭峰认为,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将在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承载不可替代的使命和任务。期货行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助力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发展之路。

  期货市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脚踏实地、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在罗旭峰看来,期货市场取得了诸多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期货市场法治化建设更加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于2022年8月正式施行,从顶层绘就了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经过一年多的宣传普及、贯彻落实,社会各方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境外交易者等各类主体的参与愿意及参与程度持续提升,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期货市场自身做大做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运行更加高效、交易者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131个,与2018年底相比翻了一番,已全面覆盖农业、工业产业的初级、中间、终端产品。迅速成长的期货市场正在逐渐适应我国全球贸易大国的体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罗旭峰认为,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任务。

  罗旭峰认为,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体量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根本依托。期货市场在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FIA)统计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商品类品种成交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体现了当前我国期货市场主要服务实体的重心和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金融领域存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等重要问题。罗旭峰表示,近年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在服务工具、服务模式、服务系统上进行创新,“把脉”实体经济需求变化,探索出一系列服务实体企业的新模式,例如期货稳价订单、含权贸易、现货掉期等。这些方式不仅切实解决了实体需求,而且具有可复制性和无限发展空间。

  提升期货行业跨境服务水平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罗旭峰说,“在新发展格局下,期货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联动效应,帮助企业运用衍生工具防范和化解风险。”

  在他看来,经过三十余载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已在全球占据了重要份额,根据FIA统计,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今年上半年的期货期权成交量在全球排名均进入前十。但是,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期货期权的国际化品种总数仅有40多个,中国交易所的交易量主要还是来自于境内交易者,对境外客户来说,在开户、资金划转、交易风控、交割等方面的便利性与国际规则的衔接不足。

  “期货经营机构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罗旭峰说。他建议,作为连接市场和终端实体的桥梁,期货经营机构应加强金融服务,依托双向开放构建内外协同服务机制,匹配内外服务需求,促进内外供需平衡,成为期货市场功能触达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未来随着新的《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落地,期货经营机构应进一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掌握沟通期货现货、境内境外、场内场外的综合能力,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服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