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中”稳居去年投行前三 海通一季度成功逆袭

谭楚丹证券时报电子报

   大型券商陆续披露完2020年年报,券商投行座次逐渐清晰。

   受益于注册制改革,去年首发(IPO)数量及募资规模激增,IPO业务驱动多家券商投行业绩再上新台阶。

   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方面,“三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稳居前三,在过去一年里承揽多个大型IPO项目。

   而在今年一季度,海通证券在IPO市场势头强劲,已成功保荐11个项目上市,承销保荐费合计达6.41亿元,位居业内第一,成功逆袭。

   展望今年投行业绩,有投行人士认为增速不会太乐观,由于IPO监管收紧,投行以控制风险为主,预计会放慢IPO项目申报节奏。

   “三中”头部化

   愈发明显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推进,A股IPO发行规模显著提升,沪深两市多达395家企业完成IPO发行上市,同比增长94.58%,合计发行规模4686.3亿元,同比增长85.05%。

   据Wind数据统计,以“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并报表)”的口径来统计,中信证券以净收入68.82亿元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的股权融资业务以“再融资”为主,主承销规模占比86%;IPO主承销规模同比小幅下滑,公司表示,去年完成的IPO项目承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3%。

   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59.56亿元,排名第二。公司投行业务中,A股IPO和再融资业务出现大幅增长,其中A股IPO承销规模在股权融资中占比最大。

   中信建投证券紧跟其后,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58.57亿元。公司IPO业务迎来大发展,去年承销多个大型IPO项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A股融资额前十大IPO项目中,中信建投保荐承销项目有5家,比如创业板历史融资额度最高的金龙鱼、A股未盈利企业融资额度最高的奇安信、恒玄科技等。

   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两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以49.39亿元、37.35亿元依次排在第四、第五位。

   2020年投行收入前五的券商,排名与去年保持一致,“三中”头部化愈发明显。此外,前五名中已经多年没有来自深圳地区的券商。

   光大证券2020年投行表现跻身前十,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高于国信证券,前者19.87亿元,后者18.92亿元。光大证券提到,去年以来公司大力拓展IPO业务机会,全力推进项目执行进度,业绩取得较大突破,公司IPO业务融资规模达108.7亿元,同比增长403%。

   海通一季度IPO业务

   成绩单靓丽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共有100家新股实现A股上市,涉及保荐机构35家。

   中信证券今年一季未能保住第一位置,海通证券保荐上市项目数量最多——共有11家,有6.41亿元承销保荐费“落袋”。公开资料显示,海通证券保荐的IPO项目之江生物募资额21.04亿元,收取的承销保荐费在一季度排名第一,为1.45亿元。此外,海通证券保荐的另一单IPO项目海优新材,承销保荐费也过亿元。

   华泰联合、中信证券保荐的项目中各有8家在一季度上市,但后者承销保荐费用收入更高,共有4.43亿元;华泰联合承销保荐费用收入为4.09亿元。据了解,中信证券承销了天能股份,该IPO项目今年一季度募资额最高——达48.73亿,承销保荐费为1.14亿。

   此外,长江证券承销保荐在今年一季度进入前十。公司承销保荐费“落袋”2.21亿元,有6单项目上市。

   在排队审核项目方面(剔除注册环节),截至4月6日,中信证券储备项目数量依然最多,共有66家,远远抛开后来者;中信建投有43家;华泰联合、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民生证券IPO保荐家数均有30家以上。

   从储备项目上市板块分布来看,中信证券的储备项目集中在创业板和科创板;国泰君安的项目集中在主板;中信建投、华泰联合、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的IPO项目多数在创业板排队审核。

   有投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投行业务不会太乐观。“今年IPO监管整体趋严,券商都在控制风险,如果问题比较多的项目,投行内部就会建议先缓缓,晚点申报。”上海一名券商投行人士透露。

   广州一名投行保代也有相似看法,“现在投行压力非常大,比如股东穿透核查工作量会特别大,另外监管还要严格检查银行流水,现在很多IPO项目要比原计划延期申报了。今年IPO几乎不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所以对投行业绩的期待值不要太高。”

   谈及今年投行业务发展规划时,中金公司表示,今年将建立行业优势地位,提高项目储备数量,提升市场份额和排名;聚焦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成渝都市圈等地区,推行区域下沉,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跨国公司覆盖,强化“一带一路”、日韩等国际区域客户覆盖。

   国金证券谈到,今年会扩大在医疗健康、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重点产业内的专业优势与行业影响,并在承销定价、发行销售等重要业务环节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综合实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