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互联网金融的八年,只是一个开始

大公网

  从余额宝掀起行业神话,到以其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下滑,原因在于谁也没有跳出同质化漩涡,对接的都是货币基金。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跟风运动必然会陷入如今这种收益滑坡的境地。更可怕的是,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

  2006年8月,玖富成立。两年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玖富从中获得了后来者无法拥有的经历,并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构建着小微金融生态链。

  搭建小微金融生态链

  “大型企业的银行覆盖率以及正规金融覆盖率能够达到100%;中型企业的银行覆盖率与正规金融覆盖率达到90%;而小型企业的正规金融覆盖率为40%,银行覆盖率为20%;微型企业的银行覆盖率为2%,正规金融覆盖率为12%”,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刘克崮曾给出过这样一组统计数据。

  与这组统计数据反映出的小微企业银行和金融覆盖率的情况对应的,是玖富CEO孙雷提出的另一个事实,“在银行50万元存款以下的客户处于无人管无人问,没有人搭理的状态。”金融科班出身的孙雷,在民生银行总行等金融机构拥有多年从业背景,这让他比一般人更清晰地认识并理解小微企业和“小微”理财客户在传统金融环境下“两头难”的现实。由此,这也成就了玖富后来的方向——小微金融。

  玖富小微金融的定位,至少有两层意思,其一,专注小微金融,以微金融平台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两头”金融需求;其二,做小不做大,作为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的玖富,“风雨”过后对风险控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由此,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之一,玖富开始了在构建小微金融生态链上的数据积累和深耕细作。

  与传统的小微信贷发展模式不同,基于做小不做大和让金融更简单的理念,玖富没有线下信贷分支机构,而是聚焦在线平台,线下则以合作伙伴的形式打造了遍布全国的玖富微金融4S体验中心,用孙雷的话说,相当于汽车业的奔驰宝马4s店。

  即便在P2P充斥互联网金融一度成为行业主角之一的今天,玖富这家以商业模式区别于传统小微金融的创新机构,也与传统线下的P2P机构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搭建小微金融生态链,集中精力聚焦互联网平台运营与信用评估,其他环节链条均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微金融服务,平台不经手资金,平台自身不担保,不持有贷款,定位纯平台。

  凭借深厚的金融功底和技术积累,玖富实施了以开放云平台作为构建小微金融生态链具体实现方式的发展战略。如今,100多家公司近万小微专业顾问在玖富平台上开展小微信贷客户的营销与售后服务服务,数十家银行总行也引入玖富平台,提供资金开展微贷服务。而且玖富还引入保险公司,为玖富平台的资金出借人保驾护航,这也是国内首家非银行非国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引入正规保险机构。

  普惠金融先行者

  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时,首次提出“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后来,作为一种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和理念,普惠金融被引入国内。玖富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玖富更从自身技术和平台优势出发,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一头是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一头是渴望安全、稳定、高收益理财的普罗大众,玖富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其创始人孙雷心里很清楚。

  数据的积淀、经验的积累、合作伙伴的资源整合,是玖富在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最大的优势,也为这家成立八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十足的后劲。基于移动互联网特性、行业小微信贷常年积累、市场一线实践等数据,玖富凭借其8年来的发展经验,在资源整合上不断发力。今年上半年,玖富藉此推出了“行业宝”,拉开了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序幕。作为玖富在连接小微企业与小微理财客户上的一次创新力作,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它不是投资以协议存款收益为主的货币基金,也不是市场上常见的P2P分散性借款,而是基于玖富历史数据验证和经济周期的检验的结果,投资于某特定优选行业的小微优质债权,瞄准抗经济周期强与民生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实现了多数行业债权预期年化收益率10%以上,为注重中长期收益的投资人带来多元化选择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吹来了新风。

  孙雷认为,“普惠金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不仅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对投资者而言降低了理财门槛。”目前,基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在玖富正在缔造的小微金融生态链上,已经聚合了8000家银行、保险公司、三方支付机构、征信机构、20多家行业协会商圈以及160多家专业微贷机构数十万名专业人员,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云金融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在玖富成立八年之后的今天,小微金融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家有关小微金融的政策不断出台,北京也要在下一步全面启动小微企业普惠工程。从玖富的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八年,只是一个开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