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基建”赋能轨道交通 交控科技将打造“天枢系统”

崔小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新基建投资领域和定位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整个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交控科技正在打造基于信号控制的智能轨道交通平台“天枢系统”,采用5G+AICDE(第5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为既有的装备赋能,搭建智慧轨道交通综合平台。

  “更多关注的是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具体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郜春海表示,新基建与过去传统的“铁公基”等明显不同,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新基建更注重拥有科技内涵的产业,代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传统基建关注的是物,新基建更多关注的是人。”

  郜春海称,提到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首先联想到的是“铁公基”。但从新基建投资领域和定位看,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轨道交通更应该服务于在城市群间的人员流动,关注如何提高出行效率,降低乘客的换乘次数和换乘时间,降低整体出行成本。通过新基建的方式,将对既有的交通方式进行赋能,推动轨道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于3月12日发布实施,纲要遵循智能化和自主化两手抓的工作路径,将通过示范引领,在全行业逐步推广应用及拉动智慧城轨建设。

  根据银河证券研报,截至2018年底,国内城轨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达到4.27万亿元。其中,尚未完工投资约2.5万亿元;批复的规划线路投资达3.89万亿元。在此基础上,加上2019年-2020年新获批的项目规划4700亿元,减去2019年城轨交通投资完成额(预计超过6000亿元),目前储备的城轨项目总投资大概约6万亿元,市场空间充足。

  向网络化运营转变

  郜春海认为,建设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线路和系统间互相独立或孤立,不能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体验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衔接的问题。

  当前,轨道交通更多是单线建设、单线运营,提供城市到城市,站点到站点的出行服务,不能提供多线路间从起点到最终目的地完整的出行服务,即端到端的网络化出行服务。乘客只能通过地图搜索等方式找到最佳的换乘方式,完全依靠自身进行换乘,大大降低了出行效率。

  在郜春海看来,轨道交通迫切需要从单线建设运营向网络化建设运营方式转变。但目前系统制式不兼容以及调度相互孤立,成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为此,交控科技创新性地提出了互联互通解决方案。在2018年底,交控科技提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互联互通信号系统的国家发改委重大示范工程——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正式开通运营,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互联互通的首次应用。作为该示范工程的技术牵头方,交控科技带领了三家国产信号厂商解决了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级关键难题,并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带领下,完成了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工作。

  据了解,交控科技是国内首个自主攻克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交控科技之前,CBTC核心技术是由西门子、阿尔斯通、泰雷兹等海外厂商垄断。2010年底,交控科技在北京亦庄线首次实现CBTC系统工程化应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进口替代。

  构建智慧交通平台

  随着城市群发展,公交、地铁、城际轨道交通、铁路向真正衔接或联动方向发展,逐渐打破各说各话,不能协同调度的困境。郜春海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制式、调度、智能化程度、网络化运营、线网故障应急管理五方面入手。

  为此,交控科技创新性地提出普适列控系统、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精细化调度、虚拟协同编队、环境感知等解决方案,助力轨道交通互联化、网络化。

  如普适列控系统支持地铁、市域、城际、高铁四网融合,让乘客无需换乘即可完成跨线旅程;搭建以云平台为核心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形成支持多种交通形式的服务基础平台;精细化调度从关注行车向关注客流和需求转变,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路网客流及时输送、运能精准配置;虚拟协同编队基于5G通信,构建列车间虚拟耦合,实现列车近距离同步运行,提升网络运输能力;环境感知基于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提升自主环境感知能力,维持系统降级情况下运营能力。

  2019年9月,交控科技成功研制的基于互联互通的全自动运行系统(俗称无人驾驶)首次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应用。该条线路列车设计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成为全球最快的全自动运行市域铁路线路,实现了全自动运行系统相对国际水平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为我国未来地铁、市域、城际、高铁等四网融合奠定了基础。

  郜春海称,交控科技正在打造基于信号控制的智能轨道交通平台“天枢系统”,将原来孤立的各个系统应用,通过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通过代际迭代,联合生态链上下游企业,实现面向乘客和运营的“新一代轨道交通系统”,打造高效、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性网络化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