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自购”基金收益平平 基金公司仍热度不减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9年以来市场行情一波三折,基金公司的自购(指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力度却依然不减。分析人士指出,大规模的基金自购一般会发生在弱市或震荡行情中,以释放出基金公司的“信心”,但同时也有为促成基金成立的“营销”成分。对投资者而言,自购行为可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之一,但不可绝对认为自购基金就比其他基金有更高胜算。实际上,从统计数据来看,自购基金的收益率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

  QDII基金自购额创新高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75家基金公司发生自购行为,累计自购次数和自购金额分别为236次和25.77亿元。无论自购次数还是自购金额,均创下了近10年来的第二高值,仅次于2018年的252次和32.68亿元。其中,有6家公司今年以来自购规模过亿元,最高的是华夏基金(2.2亿元),其次是易方达(1.7亿元)、天弘基金(1.3亿元)、华南基金(1.25亿元)、南方基金(1.1亿元)。

  从自购基金类型看,债基依然是基金公司自购规模最大的品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5家基金公司累计自购债基金额达到12.39亿元,亦仅次于2018年的16.58亿元,占整体金额比例达48.08%。此外,股基的自购规模为4.51亿元,较2018年的4.61亿元略有减少;混基规模为2.82亿元,相比2018年的5.77亿元则大幅减少。

  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自购频繁的基金品种不少是“热门”品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QDII基金自购金额达到1.15亿元,不仅超过2018年该类基金的自购金额(2000.36万元),且是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有3只为年内成立的跟踪日本股指的QDII基金,如易方达自购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额度为0.5亿元。

  另外,2019年虽是养老目标基金扩容之年,但基金公司的自购次数也大幅增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2家公司自购了35只养老目标基金。相比之下,2018年全年只有5家基金公司自购了5只养老目标基金。据记者了解,深圳某公募在今年7月成立一只养老目标基金,首募规模约7500万元,其中自购金额为1000万元。

  提振信心也是营销手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基金公司的自购资金一般源于自有资金和公司员工。因此,对基金公司而言,自购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对外释放“信心”信号,同时也是为了给自有资金获取一定收益。“自掏真金白银购买自家产品,既说明对自家产品有信心,也能让投资者感觉到彼此‘利益’是一致的。”

  进一步地,杨德龙指出,因自有资金的投资偏好会偏于谨慎,所以债基一直在自购规模中占据较大比重。《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使用相关资金认购基金,其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不少于三年。

  创金合信基金指数ETF负责人陈龙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自购债基占比较高,主要是经过第一季度的大涨后,A股随后遭遇了一波快速回调,此后进入震荡状态。因此,在A股后市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自购资金转向更加稳健的债基产品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陈龙表示,基金公司自购还有出于促使基金顺利发行、成立的营销目的。有业内人士介绍,基金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规模条件,在非牛市当中投资者的申购热情稍有不足,便会影响到基金成立。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尤其是个别渠道资源有限的中小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营销”成分。

  记者在跟踪基金公司公告时发现,近期个别新成立的基金有效申购户数只有1位,且是基金公司自购。

  可做投资参考但不宜盲从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发生过自购的基金共有236只,其中有213只基金实现了正收益。整体而言,236只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87%,其中40只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77%,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只有26只。显然,与今年收益率超过100%的头部权益基金相比,自购基金的投资收益并不高。

  杨德龙指出,自购行为释放出的“信心”信号,可供投资者作为一种决策参考,但投资者还应结合基金经理的风格和过往业绩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简单认为自购基金就一定能赚钱。

  陈龙则表示,如果是看好后市、出于投资目的的自购行为,可以解读为对市场乐观的态度和维护市场信心的举措。“但对于投资者而言,自购行为只能是权重很小的参考因素,投资决策还要依据个人的资金规模、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投资期限等因素来考虑。”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自购行为释放出的信号是多方面的,不应只从投资收益一个方面进行狭隘理解。“基金资金是长线资金,收益要着眼于3-5年的时间段,并且还要结合市场中长期来考虑。从今年来看,推动公募基金在内的长线资金入市、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多方因素对市场释放出了长期向好信号。并且,从目前经济数据来看,明年经济企稳的预期也在不断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公募基金的自购行为是与市场趋势一致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