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诺安基金韩冬燕:以价值理念打造精湛投研团队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韩冬燕,硕士,曾任职于华夏基金,先后从事基金清算、行业研究工作。2010年1月加入诺安基金从事行业研究工作,2015年起担任基金经理,2019年1月起担任总裁助理兼权益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2020年4月起出任权益投资事业部总经理。

  “投资是基于详尽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是投机。”自格雷厄姆这一定义面世以来,近百年间“价值投资”理念不仅风靡全球,还从个人投资实践渗透到了投研团队管理中来。韩冬燕和诺安基金权益投资事业部的发展,就是其中的践行案例之一。

  在诺安基金,韩冬燕顺利实现了“研究员-基金经理-投研团队负责人”的职业进阶。在诺安基金新的发展起点上,韩冬燕将继续践行价值理念,以新晋团队负责人角色,朝着“打造风格多元、积极向上、专业精湛的权益投研团队”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双料金牛”得主到团队管理者

  2010年1月,韩冬燕加入诺安基金,从事行业研究工作,自2015年起担任基金经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韩冬燕管理着4只基金,其中诺安先进制造股票基金与诺安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的任职回报,分别超过100%和50%。这两只基金在2019年分别获得中国证券报颁发的“三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和“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奖项,韩冬燕也一举成为“双料金牛”基金经理。

  “投资决策类似于深谋远虑后的冒险,但每次冒险都是斟酌再三后的行动。一次次的行动,就构成了我们的长期投资过程。”韩冬燕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投资实践林林总总,但本质上都可看作“风险-收益”权衡分析。她认为,投资的两端是风险和收益,业绩度量基础则应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其中,风险可分为波动风险、不涨或涨得太慢的风险、永久性损失风险三种。而好的权益投资,不仅需要基金经理不惧怕第一种风险、警惕第二种风险,更要尽力避免第三种风险。

  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倾向于把技术从中抽离出来,加以固定流程来重复操作。但即便在投资理论高度体系化、量化模型高度程序化的今天,工具理性依然不是做好投资的充分条件。实际上,如其他优秀价值投资者一样,韩冬燕行之于途应用于心的,也是一种“自省”式的投资法则。

  韩冬燕表示,价值投资是一种上升到理性高度的、善意的、可持续修正提升的投资思想。“这种思想是一种超越随机游走的专业投资理念,是创建研究体系和投资策略的前提。践行这种理念的投资者,既能为持有人创造长期价值,又能从对交易的领悟中,持续提升自身的投资素养。”

  韩冬燕进一步指出,提升投资素养的有效实践,需要“理”和“智”相互结合。所谓理在有“法”,智在有“度”。一方面,求“理”要反对模糊笼统的臆断,找到本质驱动因素并详加考察,进而预判其变动方向;求“智”则要在“过程”和“程度”中去理解市场的变与不变,尽量避免对各因素进行过分确定的区分,以及对动因进行过分的简单化分析。比如,在考虑安全边际时,要避免对估值进行简单的线性考虑,不能把历史估值标准视为“路障”,而应作为“界碑”,在这基础上去做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和动态权衡。

  但韩冬燕也说道,投资行为是持续而无形的,要长期超越市场,既需要宽覆盖的深度投研,还需要对非理性自我和有限理性的警醒。因此,在有效投资实践基础上,形成高度开放共享、互相促进的投研平台,就显得很有必要。

  “投资回报本质上是源于个股的价值挖掘,个股价值可分为价值低估和价值创造两大部分。对这两方面的不同倾向,基金经理则形成了不同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对个人而言,投资不啻于一场冒险,每次冒险都是深谋远虑后的行动;但在团队合作中,投资却是一桩独立又充分合作、自信又谦卑的事业。”韩冬燕说。

  韩冬燕表示,做基金持有人资产的守护者,在努力避免永久性损失风险的基础上获取长期优秀的年化回报,是她和诺安基金权益投研团队的共同追求。诺安基金以“合规诚信、积极向上、专业精湛、永远追求更好”为目标,启动了一系列自我提升举措。同时,从个人投资者向投研团队管理者转变后,韩冬燕也在通过投研体系搭建、投研策略优化等管理实践,朝着“打造一支风格多元、积极向上、专业精湛的权益投研团队”的目标迈进。

  四大策略完善投资体系

  韩冬燕表示,在投研团队的管理实践中,她会扮演三种递进式的统筹角色:正确理念的倡导者、投资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者、组织运营的督促者。

  韩冬燕认为,诺安权益团队的理念是统一的,即基金经理都持有价值投资理念。在这基础上,才是多元策略风格的各自发挥。“我会充分尊重基金经理的投资自主权。但多元风格的背后,应是基于专业的深度研究,和超越随机游走的投资理念。”

  “在投资实践中,团队成员可以进行有限择时,但我更会鼓励他们回到行业比较和微观选股上,基于个股研究框架筛选出优质标的。在这过程中,既要关注企业的经营质量(如ROE、营收、净利润、现金流等),也会关注企业的行业空间、市占率、企业家精神、管理层执行力等基本面的趋势变化。”韩冬燕直言,在投资实践中基金经理需要逐步认清,并找到符合自身禀赋的投资风格。这不仅能认清自己的“投资个性”,也能更好地建立、修正和提升自己的“投资体系”,最终获得可持续的超额回报。

  为更好地帮助基金经理认清“投资个性”,在价值理念前提下,韩冬燕将权益团队的投资策略分为GARP、价值、成长、轮动四大类。其中,GARP策略专注好赛道里的好公司,在持续强化的竞争优势基础上,以合适价格买入标的,至公司基本面发生负向质变或价值高估时卖出。在这方面,诺安的代表性基金经理有罗春蕾、杨谷和王创练。

  与GARP策略不同,价值策略则强调行业和公司的广覆盖,以挖掘出持续向上生长公司的投资价值。韩冬燕表示,价值策略坚持动态视角,去寻找长期空间、中期趋势和短期业绩俱佳的优质标的。在产业结构和公司迭代发展过程中,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进行风险收益比较分析,以获取最优价值增长回报。在这方面,诺安的代表性选手有韩冬燕和曲泉儒。

  成长策略则是基于自上而下选股,精选景气度高的赛道和优秀龙头公司,从未来产业结构发展的大空间和大格局中获取投资收益。以科技投资见长的蔡嵩松,是诺安成长策略的代表性选手。

  轮动策略,则是利用中观景气度的轮动来实现超额收益。韩冬燕表示,这种策略的收益源于经济周期轮动带来的行业拐点性机会,如行业渗透率由低到高的机会,以及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的机会。代表性的基金经理是杨琨。

  而要促进上述制度顺畅运行,韩冬燕认为,既要确保投资行为可追溯,又要为基金经理投资回报的空间把握,给予相应的激励和指引。

  “我会通过定期投资总结会议,与风格出现偏离的基金经理探讨操作思路,也会与持仓相对集中的基金经理讨论组合的风险点,并给予相应的督促和提醒。比如,对偏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来说,应打破静态、线性的估值思维限制,从而建立起基于个股安全边际、动态的估值视角;但对于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他们以中长期产业逻辑持有成长性极高的标的。阶段性看,他们的策略或许难以用传统估值视角解释,个股波动也不小,但在持股和产业逻辑成立前提下,应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去尝试和验证。”韩冬燕说。

  深度互动提升投研效率

  此外,韩冬燕还在投资和研究的互动上进行了团队管理实践。“一支训练有素的投研团队,应允许风格多元的基金经理充分发挥。这需要将其决策放置于一个开放式的互动空间中充分探讨,然后再回到决策本身。经过‘个人-团队-个人’的切磋互动后,得出的投资策略才是俱佳的。”韩冬燕说。

  为建立起有效的投研互动机制,在前述投资策略分类的同时,诺安基金权益投资事业部还设立了四大投研互动小组,分别是总量组、消费组、科技组、周期组。每个组的成员由行业研究员和资深基金经理组成。“各组的小组长基于他们的投研积累,开展组内和跨组间的投研互动,对研究员给予方向性指引和研究拓展,从而萃取出更好的预判,并提炼到投资策略当中来。”

  以总量组为例,韩冬燕说道,基金经理主动深度的投资思考和策略检验,离不开对高频数据的持续跟踪。因此,总量组成员包括基金经理,也包括宏观、金融、地产、量化等领域的研究员。该组基于整体的宏观视角出发,提供经济周期运行结果,对市场周期阶段进行定位,以提升投资的方向感和大局观。同时,总量组还聚焦中观的行业研究与微观的个股研究,提升个股价值挖掘效率。另外,总量组还通过关注同业持仓变化、南北向资金走势来跟踪外部的观点和配置变化,以提升投资研究的敏锐度。

  在组内互动基础上,韩冬燕表示,互动小组之间还会进行各自的观点分享,即各组基于各自专长梳理出的投资策略,会在每周的研讨会上进行分享,以最大提升投研转化效率。

  韩冬燕举例,擅长GARP策略的罗春蕾在医药和消费领域深耕多年,而蔡嵩松则在科技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在各自组内与研究员的充分互动,既使得研究员在行业研究上得到充分锻炼,又使得投资策略得到更为充足的研究验证,从而展现出互动小组的“合力”;与此同时,消费组和科技组通过分享彼此的互动成果和研究逻辑,不仅能起到不同思路碰撞效果,还能促进不同赛道、不同行业、不同标的之间的回报收益率比较,这会极大助力基金经理能力圈的纵深度拓展、研究员开放式的研究体系搭建,乃至诺安权益投研团队的人才梯队搭建。

  “基金规模和投资业绩是一个结果,前提是能通过可持续的长期业绩提升对持有人的触达力。”韩冬燕表示,随着团队布局的持续完善,诺安的权益投资业绩和产品体系会进一步完善,会为基金持有人输出更为多元化和针对性的资管解决方案。

  韩冬燕说道,诺安未来会在大科技和大消费赛道,呈现出更为精专的基金投资样貌。中国经济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结构转型期,各行业间诞生出的好公司,将会带来长时间的投资价值。基于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变迁方向,消费、医药、现代服务业、TMT、新能源、新材料等经典方向,依然能找到穿越周期的优质标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