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快创新补齐短板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邹蕴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去年国内消费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充分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市场呈现出短期波动性增强、城乡消费走势分化、升级类消费增势略减等特征,也暴露出居民负债增长较快、租房价格过快上涨、收入结构变化和分配差距拉大、服务消费发展不规范等问题。2019年,居民就业和收入将总体保持稳定、个税改革落到实处、消费业态和方式不断创新、消费短板正在补齐等都将有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综合判断,消费需求具备了保持温和增长的条件,初步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左右。

  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民负债增加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同时去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房租价格过快上涨,也对居民消费需求释放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收入分配格局略有转差,将不利于全社会总消费平稳增长。这些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是居民负债增长较快影响消费潜力。从相关统计数据看,2017年开始,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出现了一个“剪刀差”(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趋势出现不同步,即收入增加并没有带来消费的同步增加。从历史数据看,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快速增长时,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将在之后的半年到一年呈现明显下行;当商品房销售进入低谷期时,消费支出明显有一个跳升。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之间也存在着可见的负向关系,即商品房销售面积快速增长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行同时出现,反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上升态势。因此,2016-2017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带来居民大量增加负债购买住房,短期内明显抑制了消费潜力,成为影响2018年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是租房价格过快上涨侵蚀消费能力。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南京、杭州和成都等主要城市的住房租赁价格指数出现快速上涨,处于过去五年来的较高水平。一方面,租房市场的供需矛盾短期内加剧。以控制购买需求为主的调控政策给二级租房市场带来需求增量,再加上拆违建等管理政策带来供给短缺,形成了房租上涨的供需基础。另一方面,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间形成制度真空,缺乏对中介的有效监管,短期内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激化。在房屋租赁这个快速兴起的市场上,目前的监管仍然相对缺位,市场秩序短期出现混乱。

  三是收入结构变化和分配差距拉大影响整体消费增长。从国家统计局入户调查数据看,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仅5.7%,较去年同期下滑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更多的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等“持久性收入”支撑,所以转移性收入这类“暂时性收入”为城镇居民消费持续升级的动能相对更弱。如果城镇居民的“持久性收入”不能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那么消费升级之路可能出现短期波动。

  除此以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86.7%,较去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显示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仍在延续。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92%,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86.9%,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城镇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下降反映了群体内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情况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消费主力群体的消费能力恶化,这对于促进消费来说不是好事。

  四是服务消费发展不规范制约增长前景。随着居民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服务消费成为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已经接近社会总消费的一半。但由于相关制度和市场建设滞后,服务消费市场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去年,有关服务消费的消费者投诉成为中消协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服务标准混乱,在许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缺乏明确的、具有可信度的服务标准;另一方面,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缺乏规范培训,草率上岗、资质不全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同时,从业观念落后也导致服务消费市场供给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部分行业定价机制不规范导致服务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了居民服务消费意愿。

  针对性地加强政策影响

  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居民就业和收入总体保持稳定。个税改革落地实施,增强群众获得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不断挖掘消费潜力提供有力抓手,这些都将有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综合判断,消费需求具备了保持平稳增长的条件,初步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左右。

  一是就业和收入平稳增长,筑牢消费基础。虽然在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煤电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和环保督查的影响下,部分小企业倒闭会影响局部就业,但整体就业仍将保持稳定。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部分外向型企业带来经营压力,但在多种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企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因此,我国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有保障。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农村相关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围延时给农民创造了更多改革红利,农民增收具有良好基础。因此,居民就业和收入形势都将有利支撑消费平稳增长。

  二是个税改革落地实施,增强群众获得感。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自1980年个税立法以来的第七次修改。本次修改主要由分类税制向综合税制转变,对于中低收入人群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扣除细则将部分减轻购房、教育等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三是消费业态方式不断创新,挖掘消费潜力。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在历经了温饱型消费模式、基本小康型消费模式,现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型消费模式的发展阶段,消费热点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追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逐渐成为主流。互联网技术正在通过与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对居民消费业态、方式的改造,例如新型零售开始以两侧发力的形式推动消费增长。对于消费品和服务提供商来说,线上电商分散在全国的需求集中起来,再采取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或者线上线下同时发售的方式带动线下门店发展。线下门店,特别是大型门店通过店面位置、内部装饰、商品齐备性等优势获取客流,实现消费场景的生动化和具体化,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购买所缺乏的消费体验。

  四是消费短板正在补齐,减少消费障碍。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交通、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在农村商业网点规划、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乡镇商品市场升级改造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同时,城乡消费双向流通渠道不断畅通,不仅畅通了工业品下乡渠道,提高了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的水平,而且农产品进城入市的渠道也不断扩展,通过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开展农资配送直供服务等方式,极大提高了城乡居民共同消费的便利程度。可以说,之前长期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消费短板正在补齐。

  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设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加大对重点人群的托底保障力度以及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影响。

  一是加大力度规范房屋租赁市场。针对当前部分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暴露出的问题,一是加快房屋租赁市场立法,建立商品房“承租者保护,承租者市民待遇”的制度,实行长期合同制度,规范住房租赁的操作。对于租期、租价和租赁期间租户的诸多权益,明确硬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有效保证租户收入、尊严、基本权益。二是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部分公寓违规使用多种金融产品变相融资行为,采取有效手段防止利用租客信用申请贷款用于公寓的规模扩张,增大租客居住权益风险。

  二是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转变之前主要房地产市场靠单一的商品房供应加上少量政府保障房模式,通过多渠道供给,形成商品房、保障房、合作建房、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住房市场;加强存量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落实“因城施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住房金融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等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五个载体的建设。

  三是加大对重点人群的托底保障力度。针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重点加大对部分人群的生活托底保障。加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健全完善工作机构,有效整合扶危脱困工作中的碎片化信息,提高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效率;加强就业培训,适当增设公益性岗位托底,重点做好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去产能工作中分流的大龄职工、中西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辅助工作。

  四是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一方面,规范服务质量分级管理,加强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完善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平台;完善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完善涉及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实施服务标杆引领计划,发挥中国质量奖对服务企业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依托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服务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鼓励从业人员参加依法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鼓励和规范家政服务企业以员工制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务,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