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惠民保C位出道 可持续发展路径尚待明晰

黄一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低保费、不限年龄、不限职业、健康告知宽松,凭借“普惠”性,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即“惠民保”),成为2021年最受关注的保险业务之一,热度持续升温。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多家险企涌入惠民保赛道,市场竞争加剧,甚至一城出现多款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部分惠民保项目经营时间短,经验数据、项目之间的参保率和赔付率差异性较大,未来市场将迎来一定分化。只有坚持专业性和市场性并存,才能支撑惠民保业务行稳致远。

  普惠性质显现

  回首2021年,惠民保成为保险业当之无愧的“弄潮儿”,在全国各大城市落地开花。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1日,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区市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其中,由太保寿险首席承保的上海惠民保项目“沪惠保”参保人数突破739万人,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新纪录,参保率达38.5%。

  “惠民保兼具政策和商业的双重属性,与基本医保存在着边界。惠民保是基本医保的补充,是报销基本医保不报的部分,同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相比有普惠的特点。”中国太保寿险常务副总经理王光剑表示。

  从项目本身来看,惠民保项目的惠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保门槛低,不限户籍、年龄、职业,甚至还可以带病投保;二是高性价比,惠民保产品费率水平大致都在每年几十元到上百元,但保额均有百万元。

  中国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认为,惠民保高速增长的原因很多,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医保基金现状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保障需求爆发式增长等有密切关系。

  王光剑说:“惠民保迅速席卷全国,超出预期,但也真实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并已超过当下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

  相比2020年,2021年新推出和进入续保阶段的惠民保产品在保障范围、保额、免赔额等方面均进行了相应升级,以弥补前期产品的不足,设计精细化程度更高,将“惠民”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保率提升

  自诞生以来,惠民保先后经历了萌芽、探索、爆发及规范发展四个阶段。在低保费、低投保门槛的情况下,惠民保如何可持续性发展和运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参保率是衡量惠民保业务能否持续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各地惠民保产品的参保率差异很大,部分地区的首年参保率在1%-15%之间,参保率低的地区甚至不足5%,最高则达89%。其中,参保率超过20%的项目有17个。

  除发达城市外,大多“惠民保”业务参保率有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内部有不成文的想法,如果参保率不高于30%,很难说这是一个普惠的项目。”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参保率还与产品定价息息相关。若参保人数不足,险企需进一步考虑保费与盈利性之间的平衡,即参保率与定价的平衡。

  王光剑称,惠民保项目的政府指导支持力度,共保模式等均对参保率起着关键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力量,结合商保公司强大的地推能力,结合媒体渠道力量,可以有效提升项目参保率。如浙江省惠民保项目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形成惠民保参保率“高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浙江省将其视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部署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参保率的提升。

  “具体到政府参与力度多少合适,要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分析。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宜市场化运作为主,但有些地方职工人数少,民众保险保障意识不足,互联网相对不发达,如果没有政府一定程度的指导、支持和介入,参保率很难提升,单靠商保公司,很难达到普惠初衷。不同地方,不同条件,适合的模式不同。”中国太保寿险政保业务部总经理刘杰说。

  市场将分化

  除参保率外,赔付率也是业内关注的一大问题。以沪惠保为例,截至11月30日,“沪惠保”已累计受理理赔申请6.66万人次,获赔6.41万人次,累计赔付金额2.99亿元。数据一出,关于“沪惠保是否赔了”的讨论络绎不绝。太保寿险表示:“目前来看,沪惠保的赔付率总体符合预期。”

  若把目光放向整个惠民保市场,赔付率也是参差不齐。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整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处于启动阶段,还未经历完整的保险期间。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出现亏损,这是探索的一个过程。

  这也意味着,未来惠民保市场分化会成为大概率事件,这个市场一定有进有出,进而保证健康度和持续度。《2021年互联网健康险趋势分析》报告中曾提及:“不同城市的惠民保今年将逐渐出现分化,定价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参保率不高的城市惠民保很可能因为亏损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表示,要发展高质量“长期主义”的惠民保,建议首先推进市场与行政机制的数据赋能。惠民保从产品设计理念、产品定价测算、投保理赔等服务全流程均需要依赖于数据的获取及应用;其次提倡契约化与市场化结合的运作模式;最后坚持政府指导下强化筹资部署,通过提高政府参与力度,进而提高参保覆盖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