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险资另类投资加速对接实体经济 资产支持计划成新增长点

薛瑾 黄一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保险资管机构发行资产支持计划产品热情升温。四季度以来,在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登”)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产品规模已超过400亿元,涉及产品11只。截至目前,中保登今年以来共登记资产支持计划产品53只,远超去年全年数量。

  分析人士称,随着保险资产支持计划发行政策改革,资产支持计划成为目前险资另类投资主要增长点之一。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险资另类投资,将面临产业升级创新、监管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改革等多重机遇,险资正加速通过另类投资对接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资产支持计划发行升温

  中保登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在中保登登记的保险资产支持计划产品规模已超过400亿元,涉及产品11只,涉及保险资管公司包括泰康资产、光大永明资产、平安资管、百年资管、国寿投资、华泰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大家资产等。截至目前,中保登今年以来共登记资产支持计划产品53只,远超去年全年数量。据中诚信国际统计,2021年,在中保登登记的保险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和项目数量分别为1562.40亿元和37个。

  越来越多保险资管机构逐步布局这一业务,丰富另类投资业务品种。例如,今年10月,中国人保旗下聚焦另类投资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保资本发行设立公司首单资产支持计划产品“人保资本—信达金租1号资产支持计划”。

  人保资本表示,本次发行的资产支持计划资金将全部投向新能源、电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该产品的成功发行设立,“标志着人保资本投资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拥有了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等在内的保险资管公司另类业务全部产品资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产支持计划及股权投资计划发展较快

  保险资产支持计划,是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设立,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的资产支持计划,是目前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保险资金投资工具。

  “有别于传统债权融资模式,保险资产支持计划可使企业摆脱自身信用限制,充分盘活优质资产,拓展融资模式;同时,有助于丰富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资产支持计划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等一道,构成险资“另类投资”版图。

  今年,险资另类投资的结构有所调整。“作为主要品种的债权投资计划,受宽信用背景下债券市场发行成本下行替代效应的影响,叠加利率持续走低、‘优质资产荒’等因素,登记注册数量同比有所下降;随着发行政策改革,保险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数量及规模大幅增长;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既契合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和资金量大的优势,又能较好地服务于实体企业降杠杆需求,得到蓬勃发展。”中诚信国际分析报告称,资产支持计划成为主要增长点。

  另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协会登记债权投资计划354只,规模6371.74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减少2.48%、7.61%;股权投资计划15只,规模444.8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200.00%、60.77%。

  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表示,另类投资既能满足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需要和投资范围要求,又能为实体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近年来业务规模和增速均实现了较快发展。

  人保资本总裁万谊青认为,另类投资面临产业升级创新、监管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改革等重要机遇。其中,从产业升级来看,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专精特新及战略新兴产业四个领域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称,太保资产另类投资重点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加大新业务、新资产、新品种开发力度,精准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为清洁技术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

  日前管理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的国寿投资表示,近年来,公司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指引,投资新源壹号股权投资计划等,持续加强对轨道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强能源安全领域投资,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参与公募REITs战略配售。

  据介绍,2022年以来,国寿投资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私募基金合计新增注册规模超700亿元。截至目前,国寿投资累计投资服务国家战略相关项目160余个,规模超3700亿元。2022年以来,公司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相关项目规模超400亿元,新增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占比达100%。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