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努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徐昭 林倩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广泛凝聚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中国证券报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证券业高质量发展高管谈”专栏,邀请证券公司高管在行业内分享证券行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或文化建设特色实践与先进经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高质量发展被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导向,在各个领域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十年,同样也是海通证券最为关键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周杰感慨道,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发展凝聚澎湃活力;始终不忘金融本源,抓牢贯彻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主线,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空间。 

  根据周杰介绍,通过贯彻落实和经验总结,海通证券逐步形成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实现有效益的发展、实现共享成果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了“有站位,讲大局;有活力,讲融合;有温度,讲人文;有责任,讲规矩”的“四有”党建工作法,不断融合“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传承和创新企业文化价值,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周杰表示,海通证券心怀“国之大者”,不忘金融本源,牢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聚焦主责主业,通过“投、融、保、研”和财富管理协同联动,把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价值链的核心地位,积极推进上海“五个中心”“三大任务”等战略的落地实施。 

  “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为实体经济(含地方政府债)提供融资总额超过4.1万亿元。科创板开市以来,海通证券在科创板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服务了一批核心技术突出、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型企业,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领域成功打造了海通投行品牌,累计为保荐的企业募资1083亿元,在全市场占比17.4%。”周杰指出,在总市值排名前十位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海通证券保荐的占两家。依托临港新片区制度和产业优势,海通证券所保荐的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和元生物等13家上市企业在新片区投资金额累计873亿元,涵盖芯片、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产业。 

  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过程中,海通证券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助力长三角科技企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旗下子公司海通恒信发挥“融资+融物”业务优势,2021年以来在长三角地区为中小微企业投放机构类融资租赁业务总金额超过190亿元。 

  周杰认为,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绝不仅仅是做大规模,更重要的是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必须要在做专做优做精做强上下功夫。海通证券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必须切实肩负起新责任新使命,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对此,海通证券提出四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周杰表示,首先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其次是实现有效益的发展,持续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再次是实现共享成果的发展,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最后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坚持长期主义,积极服务构建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经济,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把合规展业和风险防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引和目标要求,公司党委努力在高质量人才支撑上有所突破。”周杰介绍称,2022年海通证券首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制度,提出“有正气、有实干、有激情、有担当”的“四有”海通人才价值观,在近期开展的组织架构改革调整中充分酝酿配套的人力制度优化方案,面向内外部发出“招贤榜”和公开竞聘公告,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优秀青年人才。

  此外,海通证券还努力在做强做实合规风控底线上有所突破。周杰表示,海通证券严格遵照“第一道防线做实,第二道防线做专,第三道防线做严”的合规内控要求,通过新设和调整职能部门,配齐配强“三道防线”队伍力量,持续规范化、系统化业务审核流程和决策层级,新增立项反馈环节,细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及反洗钱审核材料,不断增强项目初期识别企业潜在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项目存续期主动核查、提前排查资金情况的力度,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海通证券作为一家金融国企,必须要把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融入公司治理,落实在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党委把方向、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坚持依靠职工群众,更好地凝心聚力,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周杰表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海通证券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伴随着公司建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公司党委始终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主动适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不断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

  当前,海通证券正处于推进落实“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周杰直言,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成为海通证券的一道“必答题”,也成为海通证券党委和所有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海通证券党委总结提出“四有”党建工作法:一是有站位、讲大局,就是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基层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二是有活力、讲融合,就是要切实解决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两张皮”问题,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三是有温度、讲人文,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提升公司文化软实力,树立正确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为引领,凝聚“一个海通”的发展共识;四是有责任、讲规矩,就是要更好地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工作体系,通过考核落实责任传导,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公司行稳致远。 

  周杰表示,为进一步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海通证券党委在2022年庆祝“七一”建党节之际,提出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八大行动”,分别为“领航行动”“品牌行动”“先锋行动”“协同行动”“赋能行动”“清风行动”“关爱行动”“共益行动”。包括着力增强政治领导力,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和集体决策力,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谋篇布局等。

  走好中国特色投资银行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周杰表示,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同样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中国特色证券行业文化。健康良好的行业文化是证券公司行稳致远的立身之本,更是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保障,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抓手。 

  2019年11月21日,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注释了定义。周杰指出,多年来,海通证券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深刻理解并贯彻落实《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不断深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融合布局,构筑了“机制、队伍、平台、品牌”四根文化建设支柱和防范风险贯穿始终的“4+1”工作格局。

  根据周杰介绍,2022年,海通证券持续加强文化铸魂,用“一个海通”凝聚共识。“一个海通”就是“一个集团、一个品牌、一个战略、一个家园”。2022年7月中旬,海通证券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启动文化理念焕新升级工程并开展了文化建设大调研工作,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近80名干部员工接受文化建设专家团队访谈,回顾海通证券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当前公司文化建设实景,充分展望公司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和远景。海通证券上下6000多名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问卷调查中,广泛表达了对海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推动文化落地的实践过程中,海通证券注重从公司发展实际出发,让“深度”体现在“特色”上,让“融合”体现在“实效”上。如将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公司在2022年启动了“合规内控文化建设年”,通过构建“1+2+3+4”工作机制,全面健全与升级内控体系,以“零容忍、零侥幸、零懈怠”的心态,形成人人主动合规的良好氛围,坚持把合规文化建设作为公司行稳致远的立身之本,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永恒主题。

  周杰表示,海通证券还将文化建设与履行社会责任相融合,公司“爱在海通”公益品牌不断深化,2020年至2021年,海通证券累计投入公益资金6700余万元,参与志愿服务8600人次,“海通·爱朗读”推普项目不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读书声成为最响亮的回声。

  十年乘风而起,十年阔步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周杰强调,海通证券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快融入国家战略,责无旁贷肩负起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时代使命,坚持金融创造价值,以自身专业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美好生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本专栏由中国证券报与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推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