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蔺相如智勇创造了“完璧归赵”的动人故事,如今,有一伙敢想敢干的湖南人,用实力和智慧演绎了“完罍归湘”的感人新传奇!
“你是中国人吧,
那你知道什么叫落叶归根吧,
器物也一样,
我的根扎在中国三千多年呢,
我离不开……我要回家!”
1月14日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中,平时自带幽默光环的黄渤,把现场观众说得热泪盈眶。
在这一期节目中,湖南省博物馆选送了国宝皿方罍(音“雷”),皿方罍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精美的一件方罍,堪称“方罍之王”,它属于商周时很有影响力的皿氏家族,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
黄渤跟王嘉共同担任皿方罍的守护人。之所以由两人守护同一件国宝,是因为皿方罍的器身曾流落海外,与器盖分别百年之久。明明是一体而生,却在现世后久经离散苦。这段皿方罍器身的百年回家路,让许多人看红了眼……
1922年夏的一天,皿方罍被桃源漆家河的一位农民无意中发现,并被放在家中作为盛器。一位湖北的石姓商人闻讯而来。看到精美至极的方罍,他欣喜若狂,当即出价400块银元购买。此时正赶上物主的长子回家,得知有人愿出高价收购“宝物”,马上拿着罍盖到附近小学校钟校长处询问。钟校长见罍盖绝非一般古物,当即决定用800块银元购买,并将罍盖留下,让物主长子回家把器身送来。物主长子十分高兴,一路兴奋大喊,却被石某听见。石某知道事情不妙,匆忙抱着方罍器身离开。从此,方罍盖、身分存异处。皿方罍器身被石姓商人买走之后,几经辗转,流落海外……
黄渤饰演的皿方罍器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在法国巴黎,落入了文物贩子卢芹斋手中。
卢芹斋美其名曰“保护”,实则只是为了卖钱。
器身难过得像个3000多岁的孩子:“你是中国人吧,那你知道什么叫落叶归根吧,器物也一样,我的跟扎在中国三千多年呢,我离不开。”
另一头,皿方罍器盖落到了当地驻军团长周磐的手上。思兄心切的器盖弟弟每天都在呼唤。1952年,器盖被交给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妥为保存”;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与省博物馆合并,器盖也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20世纪30年代,皿方罍器身又辗转到了日本,先是被浅野梅吉收藏,1950年又到了新田栋一家中。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第一次亲眼见到皿方罍器身是在25年前。“那是1993年6月下旬,我和同事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的家中看到的。”熊传薪回忆说,他当时担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从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处得知皿方罍器身被新田栋一收藏,并受后者邀请赴日考察。
新田栋一和湖南省博物馆都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藏品,让皿方罍“身盖合一”,新田栋一甚至开出以一个商代的青铜器盖加50万美金的价格换购皿方罍器盖,但双方都未能如愿。在无法得到器盖之后,新田栋一又提出双方将器物运至上海博物馆、新加坡联袂展出,也因种种现实原因最终没有实行。
新田栋一哪里会明白,对皿方罍而言,回家代表的特殊意义。当年皿氏家族带着皿方罍一路南迁,没有抛下它,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家族存在过的真正印证。
器身的铭文以及种种纹饰,对外国人来讲无非是中国的青铜技艺多么登峰造极,可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线条,都是在告诉我们的后人,祖先曾经崇拜什么,信仰什么,靠什么活着,这些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2001年,新田栋一家族将皿方罍器身交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竞买。
佳士得2001年春拍现场,皿方罍器身遇到了同为拍卖品的青铜埕。
流失海外多年的青铜埕早已不抱能回到故土的希望。这个“过来铜”,反过来劝一心想回家的器身。
在这次拍卖上,皿方罍以924.6万美元成交,创下了中国青铜器拍卖价格之最(当时)。可惜,夺标者却是位法国人,他的报价比当时中国方面的高出四成,器身和器盖再一次团聚失败。
“自打砸乱世中重见天日,就没了天日。”青铜埕的这句话,说出了多少海外文物的心声。
2014年,皿方罍再度出现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佳士得如此描述该拍品:“这件皿方罍型制厚重,雄伟堂皇,铸工精湛,实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期代表之作。而在目前所有的文字记载中,此方罍体型应为最大一件。集如此魁梧奇伟的身量以及动人心魄之纹饰于一身,此方罍可以说是气宇非凡,独树一帜。”
最终中方与卖家洽购成功,以5000万美元买下皿方罍,虽然幸运地回到了故土,但拍卖过程一波三折。
作为“完罍归湘”发起人的长沙美术馆馆长谭国斌告诉我们,当年跟卖家洽谈之后,对方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高价,但如果继续走拍卖程序,又可能拍出更高的价格,避免进入拍卖流程,是当时最有效,最省钱的办法。
为了降低国宝回国风险,我方最终决定洽购,由湖南省政府出头,湖南广电为主,六家企业共同出资,一共筹到了三千多万美元,剩下的缺口怎么办?
为了统一全球华人战线,得到全球华人藏家的鼎力支持,谭国斌起草了一封信。
“在此谨代表全球华人藏家祈愿此件国宝能顺利回国,为中华文化再添灿烂华章,也烦请贵公司促成此事。同时,我们谨向全球华人藏家呼吁:恳请海内外华人藏家在拍场中以大局为重,万勿以个人好恶哄抬价格,期待全球华人藏界和衷共济,为后世子孙计,促成此次国宝回家的盛举,成就中华收藏的又一佳话。”
在民间收藏人,海外华人藏家,湖南省博物馆和企业的多方努力下,双方终于洽购成功!
当宣布皿方罍洽购成功,不再参与本次竞拍的时候,在场所有华人收藏家欢呼声雷动,但谭国斌却没在现场,因为他当时在付定金,五百万美元定金,每次只能刷五千,刷了整整一天卡,皿方罍的世纪回归之路终于完美地画上了句号。
尽管刷了1000次卡,签了1000次名,但是想到国宝回家,谭国斌心里特别甜:刷一次,国宝就离家更近一点,签一次,就更近一程路。皿方罍的回国,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遗产的重视,是我们中国发出的声音,温和却很坚定。
从1993年老馆长在新田栋一家中看到器身,到皿方罍器身回到湖南,这中间足足准备了十五年。国宝成功回归背后,是多少人默默的努力复出,让所有流逝在外的国宝回家,是所有中国人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
来源丨综合央视《国家宝藏》、湖南省博物馆、观察者网、湖南日报、中新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