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交行上半年业绩喜人 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保持先发优势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8月26日,交通银行发布2022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达12.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4%;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440.40亿元,同比增长4.81%。

  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加强风控,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交出了一份让投资者满意的业绩答卷。对于未来的业绩增长引擎,交行也已着手推进,那就是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业绩可喜 未来可期

  今年以来,交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8.69%,同比多增1143亿元,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制造业、绿色信贷、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重点基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其中,交行公司类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4152.66亿元,增幅10.03%。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37.94亿元,增幅2.79%。

  交行大力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金融供给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和动能转换。数据显示,报告期末,境内行制造业贷款增长20.4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8.7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71.85%;绿色贷款增长20.42%,其中清洁能源贷款增幅达29.76%。

  展望下半年,交行副行长郭莽称,全年贷款增幅预计在11.8%左右,“从对公信贷看,信贷需求和前期比,确实有所下降,但考虑到上半年对公信贷增量已经占到全年目标的85%,后续增长压力不大。从个人信贷看,非房消费信贷、信用卡贷款需求正呈现恢复趋势,因此未对全年信贷增长安排进行比较大的调整。”

  支持普惠 展现大行担当

  受疫情影响,普惠小微信贷成为各大银行发力的重点领域。但疫情过后,市场上也存在普惠小微经济体活性下降的担忧。

  对此,交行副行长周万阜表示,从交行情况来看,受上海疫情影响,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出现过增长放缓的现象。但5月以来,普惠小微信贷需求持续向好。

  根据财报,截至6月末,交行普惠小微“两增”口径贷款余额4038.93亿元,较年初增幅接近20%;客户数24.58万户,较年初增幅达15.84%。“尽管上半年的实际增长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但全年仍要朝着目标努力,而实现目标最主要依靠的动能就是数字化。”周万阜进一步表示。

  交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各类外部平台对接、提升数据运用分析能力,采用“线上产品+场景定制”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标准化产品不断扩大小微客群服务面,通过场景定制满足不同群体小微企业个性化金融需求,借助企业级建模及场景化定制等数字化转型工具,实现特色场景的快速组装与定制,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供应链、绿色发展、特色商户、新市民等重点领域。

  房住不炒 维护市场平稳

  零售信贷方面。6月末,交通银行房贷17家银行市场占比较年初提升0.0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在17家银行中排名第二。消费贷款方面,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当年增幅27.45%,增幅行业居前。

  据周万阜介绍,从交行情况看,经过排查,交行涉及断供楼盘开发商的贷款余额规模较小,整体风险可控。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开展滚动排查,强化按揭贷款项目的风险监测,在当地政府总体安排框架下,遵循监管的指导意见,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周万阜表示。

  交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零售信贷方面下一步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住房贷款方面,坚守“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安居置业需求,做好住房贷款投放安排;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二是非房消费贷方面,继续精耕国内消费市场,丰富消费贷款品类,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医全方位消费需求,做专做精做深新市民金融服务,满足客户消费信贷需求。

  加强风控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上半年,虽然面临疫情等因素,交行资产质量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不良率、逾期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55.92%,较上年末下降10.20个百分点,风险认定标准进一步趋严。拨备覆盖率173.10%,较上年末上升6.60个百分点。这些显示交行自2020年提出资产质量攻坚战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采取的严控增量、出清存量策略是比较有效的。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交行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发挥总行专业化处置能力,推动重大风险项目处置落地,积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工作,提升不良处置成效。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382.47亿元,实质性清收占比近47%,同比提升约6个百分点。

  关于资产质量展望,交行首席风险官林骅表示,今年下半年资产质量管控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更应该看到一些积极因素,比如国家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各项稳经济举措正在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原来产业链中一些堵点、断点正在被打通和恢复,“我们预计,银行整体借款客户的内生经营和还款能力将保持稳定或有所恢复,这对整体资产质量走势是一个利好。”

  交行行长刘珺进一步强调,中国经济仍然长期向好。在他看来,第一,宏观政策面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逐渐在释放出应有的作用;第二,基建特别是新基建方面的投资速度在加快,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抓手;第三,出口韧性逐渐显现;第四,消费长期稳步的改善正走在相应的路径上。

  先人一步 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单一产品交易比拼,演变到综合化的服务场景生态的竞争。目前,交行已经把场景建设、开放银行作为数字化新交行的关键核心和重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引进来。交行已形成“一体、两翼、多点支撑”的场景建设思路,以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为主要载体,上线了6大类,160余项非金融场景,服务涵盖了生活缴费、政务民生、出行服务、健康医疗、餐饮娱乐以及住房安居等各个方面。

  第二项工作,是走出去。交行加快在医疗、交通、教育、政务四类服务场景布局,推出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报告期末,开放银行累计开放接口1,673个,较上年末增长35.14%;报告期内,开放银行零售场景获新客户30.48万户,同比提升79.19%。惠民就医在35个城市上线,累计签约约68万户。

  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持续加强风控能力建设,建立分级分类的合作机构准入模式,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部署风控策略,实现开放银行交易的多维和实时预警,提升开放银行可溯源、可监测、可阻断的能力。

  创新服务 保持跨境金融优势

  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金融发展的空间较大。

  近年来,交行围绕跨境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汇率避险、外贸新业态等四大重点推动跨境金融发展。上半年,交行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14.15%;跨境贸易融资业务余额较年初增长10.82%;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同比增长10.6%。

  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前交行已实现对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圈的外贸新业态服务覆盖。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新业态项目的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413%、114%、70%、60%。此外,交行发挥总行在沪优势,在上海建立“跨境金融一件事”机制,成立由总行前中后台骨干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员组成的跨境金融专班,试点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临港新片区成为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统筹发展的重要枢纽。

  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外贸新业态产品功能,推进相关业务在全国重点区域复制推广;丰富国际业务管家系列适用场景,推进产品向公共事业、物流、资本金等收付场景延伸拓展;灵活运用跨境金融项下各类本外币融资产品,进一步支持进出口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CIS—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