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量化投资的“万家实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这是《抱朴子》里的一句警言。讲的是以变应变之道。

  对于“舶来品”——量化投资,正是需要求变之所在。

  变则通,怎么变,则是各有千秋。量化投资,究竟该进行怎样的“中国实践”?

  万家基金量化团队,代表着一种赓续与创新融合的探索。

  舶来品的分野

  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是诱人的。

  量化投资,就是认为万事万物有其规律,资本市场同样如此。于是乎,资本市场有规律可循支撑了量化投资的逻辑大厦。

  围绕着这样的目标,量化投资先是在人力可及的范围内做到极致,然后再外溢到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等等。

  一切的一切,只为回答一个问题:我们自以为找到的规律,是不是真正的规律?

  带着这样的逻辑基础和技术实践,量化进入到投资中来,在成熟市场的日积月累中,建构自己的“独立王国”。

  量化投资与中国市场相遇,则要在进入21世纪之后。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1世纪初,国内资本市场开始萌发量化投资的雏形。而海外成熟市场的量化体系,也喷涌而来。风从海上来,西风东渐,假若追溯国内规范化量化投资的源头,一股扑面而来的“国际风”。

  在量化投资的源头,立着国际巨头的座座大山。彼时的国内量化投资界,也以引进国际量化投资大咖为卖点。

  国内基金公司量化投资团队的兴起,多集中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和第二个十年初。而且,细看这些引领风潮的“创业者”,海外求学和投资经验、数学和统计学专业功底等等,基本就是标配。

  但是,当这些人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番时,他们遭遇了“坚硬”的现实:发展中的资本市场、偏散户的投资人结构、远未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如此等等。

  特别是以高频交易为特征的量化投资,更是在国内资本市场天然地只能落入私募量化等范畴,在普惠金融的公募行业,却难以施展拳脚。

  觅渡,觅渡,渡何处?

  求变的公募量化投资,在此开始分野。

  一支溯游而上,认为量化投资的蒙尘,在于其精髓的不彰。于是乎,精益求精的方向,还是在于引进以及有限的消化吸收。

  另一支沧海横流,将主动投资引入量化策略,甚至将主导权拱手相让,其结果是,量化成为极为有限的辅助工具,成为遴选股票池的工具,大量的投资,是基于主动的选择做出的,量化的地位靠边,主动选择的投资,扶摇直上。看似适应了市场的现实,但是,对于量化投资来说,却形成了尴尬的悖论:

  如若主动投资业绩出众,为何还要选择量化工具点缀的主动量化?分散投资、组合投资等,对此似乎并不具备解释力,因为,此时的大背景是主动权益有机会,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加强进攻性,而非提高防御性。

  如果主动权益业绩吃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于主动投资的量化投资,怎么能独善其身?因为,基于主动选择构建的量化投资,同样无法逃脱主动权益资产的大趋势。

  溯游而上,回归经典,却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实际;沧海横流,看似快意,却丢失了量化投资的应有本义。

  量化投资,来到了一个尴尬的转角。

  不过,在量化投资的“中国实践”之中,还有一支创新。这一支流派,不盲目固守经典,与此同时,将量化投资的精髓作为立身之本;这一支流派,不随意扯起创新大旗,与此同时,将本土市场的特点吸纳其中,作为创新的指向。

  这一支流派,可以被称为量化投资的改良者。正因为是改良,所以始终贴近量化投资的主脉,保持纯粹底色;也正因为是改良,所以对市场现实更具适应能力。

  选择了改良,这一支量化投资流派,并不轻松。因为它无法躲在成熟市场量化投资的身后,它同样不愿用迎合市场为自己寻找庇护。它要做的,是在坚持量化投资框架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市场实践。在此之中,提炼出规律性认知,反哺量化投资基础框架;识别出市场特征,作为量化投资实践的以变应变。

  道阻且长,但是,大道其光。

  万家实践:赓续与创新

  万家基金的量化投资,便是这一赓续与创新的流派之中的实践者。

  量化投资是个团体赛,因此,团队的领军者至关重要。

  万家基金量化业务负责人是乔亮。他拥有14年证券投资经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统计学硕士。

  很典型的量化投资学历背景。

  同时,乔亮的履历,还明确地体现着量化投资“中国实践”的特征。

  他曾任美国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加拿大退休基金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通联数据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投资官,上海寻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总经理,巨杉(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

  乔亮,有扎实的量化投资学术背景,同时兼具国际量化投资视野和本土量化投资实践。

  巴克莱,自然是量化投资的“圣殿”,巴克莱带来的量化投资视野,开启了国内量化投资的新纪元。在南方基金期间,乔亮负责南方基金的对冲基金业务,创立并且管理了南方基金旗下的第一只对冲基金。他领导开发、建立了南方基金的量化投资研究平台,研究、开发了基于股票和股指期货的对冲投资策略,并将其运用在管理的对冲基金中。

  强将还需精兵。万家基金量化投资研究团队目前共有10人,均毕业于国内外顶级高等学府的数学、金融和IT相关专业。投资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国内顶级金融机构的量化投资团队,具备丰富的策略管理、实盘投资经验,过往业绩优异。

  有这样的团队掌舵人和团队成员,万家基金的量化投资,特点鲜明。

  乔亮认为,量化的核心本质是系统化投资。“系统化投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比较容易地把很多不同维度的信息全部加到一块。整个过程中非常公开透明,能够把对于未来风险的预期给放进来。这是量化核心的优势或者特点。”乔亮说。

  因此,乔亮认为,量化投资的本土实践,还是要坚守这样的系统化投资框架,系统理性、模型理性,应该引领量化投资。

  体系和模型,是万家基金量化团队锻造的基本功:万家基金量化团队拥有非常强大的策略模型开发能力。团队基于因子基本面逻辑与数据,积累了数百个阿尔法因子,对因子做相关性处理及分类,应用多种不同类型、低相关性的阿尔法因子构建模型。

  同时,实践本土的量化投资,就需要适应本土投资实践。

  万家基金量化团队在坚持系统和框架的基础上,用线性与非线性结合的方法来对市场进行跟踪分析,在模型中,对市场中相对有效的因子给予更大的权重,以构建更适应市场的策略模型,最终追求优的超额收益。

  例如,对于将主动管理思维引入量化投资,乔亮就有鲜明的观点。

  乔亮认为,主动管理的经验可以为量化实践提供帮助,但是一定要系统化、模型化,“将主动管理的规律性认知加到模型中来”,而不是将量化投资的主导权交给主动管理,成为辅助工具。

  乔亮眼中的量化投资是这样的:坚持量化投资的基本原则,即系统化、体系化,依靠模型;吸收市场实践,但要形成具有一定范畴解释力的规律性认知,帮助系统和模型升级。

  万家基金的量化投资,纯粹而不失变化,灵动而不失严谨。

  寻寻觅觅只为超额收益

  赓续也好,创新也罢,寻寻觅觅只为超额收益。

  万家基金量化投资,在这一方面的价值观“很正”。

  乔亮说,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是量化投资策略体系的综合结果,“我们用科学的量化投资流程争取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目前万家基金量化团队已经构建了数十种不同风格、主题、特色的量化策略模型。根据量化指标,判断市场风格,应用最适合市场风格的、多种不同类型低相关的策略来构建投资组合,通过保持行业、市值、风格等因子中性来控制组合风险;应用多种不同类型低相关性的阿尔法因子构建策略模型,根据不同产品的收益风险偏好,通过风险预测模型、组合优化软件、收益风险归因等对策略组合进行优化,保证投资组合和投资目标相一致,实时跟踪策略组合绩效表现,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总结来看,万家基金量化投资策略开发能力强,兼顾数百个阿尔法因子,形成数十种特色策略;投资中,用“线性+非线性”的方式来跟踪市场;通过风险预测模型、组合优化软件、收益风险归因等多维度多手段全方位优化策略,保证投资组合和投资目标相一致。

  观其言察其行,万家基金量化投资团队在2022年,又推出了一大创新产品。

  2022年,万家基金量化团队开发了万家国证2000ETF,是国内首只跟踪国证2000指数的ETF产品,开拓了投资极小盘股的新工具。

  在科技创新和流动性呵护的背景下,万家基金量化投资团队认为,小盘股有望长期占优。国证2000指数涵盖了2000只小市值个股,覆盖了31个申万一级行业,几乎涵盖所有热门赛道。通过投资国证2000ETF,可以一揽子打包小盘成长风格股,轻松省力抓住快速轮动的热点,更好地把握在新兴产业升级趋势上的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万家基金量化团队的产品还有主动量化类型的万家量化睿选;指数增强类型的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万家中证500指数增强、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被动指数类型的万家中证红利等等。

  业绩方面,如乔亮管理的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自2018年12月3日至2022年8月31日,该基金累计收益率高达119.92%,超额收益达74.69%。截至8月31日,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近3年、近2年、近1年的收益率在所有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中都位列第一名。

  “笃行不怠终始成,踔厉奋发再启程。”二十年的万家基金,在量化投资团队上,同样笃行、奋发。(CIS)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