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丰富绿色低碳配套支持 构建制度建设“四梁八柱”

薛瑾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积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如何让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建议。

  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配套方案需要拓展丰富。代表委员建议,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发展转型金融,强化对个人绿色行为的正向激励。此外,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需要加速完善。加快推进碳市场立法进程、推进减污降碳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法治化等建议频被提及。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离不开配套举措的有力支撑,相关支持方案需要不断拓展丰富。

  “‘双碳’目标正带动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的重构,亟须构建符合绿色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双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说。

  金融支持是配套支持方案中的重要环节。赵柏基建议,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可考虑更多借助绿色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以市场化原则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领域。

  “目前,在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但是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产品创新较为有限,尤其是绿色股权融资市场的发展有待拓展。”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奎表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全面、均衡。

  对此,张奎建议,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适时提升、扩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复制推广改革经验,不断提高绿色金融供给水平。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全面、均衡发展。加快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完善金融产品标准,推动相关金融业态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在传统产业的底色上,绿色亮点也愈发突出。对于发电、石化、化工、钢铁等传统“棕色”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建议尽快出台发展转型金融的顶层设计文件,考虑公平转型的要求,明确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推动新型低碳消费

  除了供给侧,需求侧的绿色低碳发展也获得代表委员关注。目前,推动新型低碳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和新着力点。

  “低碳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是顺应当前发展阶段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消费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低碳消费不仅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增长点。”

  在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引导低碳消费,有助于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完善制度体系搭建

  制度体系立柱架梁,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环节。推进与“碳”相关的立法进程成为多位代表委员的聚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快推进碳市场立法进程,尽早推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市场发展规划,明确相关政策调整节奏和强度,为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明确的顶层设计。

  “碳达峰的时间紧迫,急需通过政策引领向法治保障转变,从‘碳法规’‘碳法律’‘碳法治’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以法治力量推进‘碳治理’落地见效。”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表示。

  碳普惠是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上探索出的特色制度之一,已经在很多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设立碳普惠地区试点及项目试点,制订碳普惠促进法(草案)及与之相配套的碳足迹、碳账户等制度与标准。

  碳账户也是张奎的关注点之一。张奎建议,搭建碳信息数据基础平台,研究建立环保行业主管部门、金融部门等在碳信息和统计数据方面的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加快碳信息的整合,探索建立企业碳账户和个人碳账户,推进金融应用场景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激励客户践行绿色行动,多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行业已陆续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专家表示,建立碳账户体系,依靠碳积分制度量化企业及居民的碳减排行为,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将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力点。未来,碳账户还将在绿色信贷等领域继续拓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