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

张鹏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国人大代表 郑月明

  随着各类可降解包装袋、购物袋、吸管、餐具频繁出现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生物可降解制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比较熟悉的产品。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建议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从多方面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尽管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驱动下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国,占世界产能的60%左右。其中,购物袋、食品包装、餐具、农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70%。”郑月明介绍。

  郑月明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共性问题。首先,市场使用积极性不高。与传统塑料相比,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部分使用性能与传统塑料产品相比有待提升。消费者使用积极性不高,市场推广受限。

  其次,回收处理政策和设施不完善。现行的垃圾分类政策中没有设置生物可降解塑料分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不能得到有效分离和收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没有专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工业堆肥厂,缺少规模化降解环境和资源化处理条件。

  再次,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对生物可降解塑料进行回收、物理及化学循环利用的相关研究还不深入,相关企业回收处理动力不足。

  最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各种“伪降解”产品充斥市场,标识混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

  针对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郑月明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建议,呼吁从多方面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健康发展。

  他建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结合垃圾分类加强科普宣传,强化“限塑令”政策实施和监管力度,引导居民更多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优先在政府部门、酒店、场馆、车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标志制品。

  郑月明举例说:“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细化分类、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如在农业生产领域,通过专项补贴等方式推广使用可在土壤环境中全生物降解的农用地膜,避免回收难题;在餐饮外卖、厨余垃圾收集等领域,推广使用可与厨余垃圾共混堆肥的一次性餐具、垃圾袋等,降低分拣成本。”

  在郑月明看来,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终端分类体系和回收处理基础设施也是重要手段。他认为,可以在垃圾分类中增设生物可降解塑料类别,设立独立垃圾桶,完善标识和收运体系,在快递站等重点区域增加回收设施。合理设置工业堆肥厂,建议优先考虑将废弃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工业堆肥厂,将无法循环利用的可降解制品进行工业堆肥处理。

  “要提高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循环利用技术开发。”郑月明说,制定政策支持和推动环卫部门、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生产和回收处理企业,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产业链。

  郑月明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可降解标识管理,加大对“伪降解”产品的惩治力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