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降成本优服务 金融助推消费市场回暖

陈露 赵白执南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有点小惊喜!我最近在外卖平台上绑定了银行卡,没想到支付的时候还有优惠。”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让消费“暖”起来,金融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当下,金融对消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聚焦重点领域,如大宗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注重降低消费金融服务成本,助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金融服务提质扩容

  在大宗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金融机构着力降低消费金融服务成本,服务内容不断提质扩容。

  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消费体量庞大,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多家商业银行推出新能源汽车购车分期优惠活动,部分商业银行相关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平安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248.99亿元,同比增长41.8%。同时,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业务,包括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发行绿色低碳信用卡等。

  “我办了一张银行的绿色低碳信用卡,平时公交、地铁出行能返刷卡金,既低碳环保,用信用卡消费时,刷卡金还能进行抵扣,一举两得。”北京的上班族李女士告诉记者,在使用绿色低碳信用卡进行绿色消费时,可以累积碳减排量,获得绿色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消费券、还款金等权益。

  在新型消费方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服务消费、养老消费、互联网消费、新市民消费等,也是金融支持消费的重点领域。

  除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之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同样重要。在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金融支持举措也频频出台。数据显示,当前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2400万户,个人养老金产品持续丰富。近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增至25款。

  多方合力促消费

  合理利用金融杠杆,可以在促进消费需求恢复方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招,各地陆续推出各种金融促消费措施。在各项措施支持下,消费实现稳步增长。

  政策频发力,加大金融对消费的支持力度。比如,重庆银保监局等印发《金融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大内需若干措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联合福建银保监局出台《关于金融促消费工作十条措施》,从金融支持居民住房消费、扩大汽车及餐饮文旅消费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通过降低消费利率、发放优惠券、支付满减等多种优惠活动减费让利,助力居民提高消费意愿。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韦玲艳表示,银行通过信用卡支付满减、消费优惠方式等积极落实减费让利,带动和刺激用户消费,有助于激发消费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多方面举措支持下,消费市场正逐步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扭转了2022年10月以来的下降趋势,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基础上持续恢复。

  “新的一年,我们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来应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证今年促消费措施落实,在全年GDP5%左右的增速中让消费做出更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是提振消费、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方面。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确定为“提振消费信心”。随着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也不断提升。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曾刚认为,这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标准制定和执行的统一,金融消费者权益将进一步得到保障。

  事实上,在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方面,不少地方银保监局、金融机构开展活动,利用科技赋能,触及老人、新市民、乡村消费者等群体。北京银保监局为新市民送上“金融消费锦囊”;江苏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警惕“转贷降息”套路;光大银行通过“金融消保宣传志愿者”和数字人“小璇”等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知识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金融机构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贯穿到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金融理财产品、服务的审核机制,从源头上做好相关工作。”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