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将走向何方?——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侧记

胡璐、谢希瑶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题: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将走向何方?——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侧记

  新华社记者胡璐、谢希瑶

  “中国为消除贫困制定了具有卓越远见的计划,让数亿人脱贫,成就令人鼓舞。”

  “中国的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拓展贸易、扩大投资等都作出了贡献。”

  ……

  在日前召开的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上,来自比利时、匈牙利、柬埔寨、塞内加尔等国家和地区的外方参会人士纷纷高度肯定中国减贫成就及经济发展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减贫是世界减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通过推动南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看来,中国的脱贫攻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省、市、县、乡、村书记一起抓扶贫,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他说。

  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也是中国扶贫的一大特色。魏后凯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调动各方面资源投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大规模资源投入机制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扶贫体系。

  魏后凯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基本方略,在摸清贫困状况、精准查找穷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高精准扶贫靶向性,切实增强扶贫绩效。同时,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增强贫困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长效扶贫产业的发展,培育减贫的长效机制。

  摆脱绝对贫困不是终点。在业内专家看来,反贫困是一个永恒课题。未来,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将走向何方?

  “我们将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解决好如何稳的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将从2021年起设立五年过渡期,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刘永富表示,下一步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迈进。“长期以来,中国同国际社会在减贫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愿意继续深化交流合作,为构建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他说。

  14日至15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分别举办了“中国扶贫经验对话”“国际减贫理论与实践”“金融支持国际减贫事业发展”“国际减贫媒体交流”等4场线上分专题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国际青年领袖对话”启动仪式,旨在推动各国青年围绕减贫合作、多边主义、科技创新、文明互鉴、卫生健康等议题,增进思想交流和相互理解,为完善全球治理汇聚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