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掘金持续派息港股价值洼地

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 李耀柱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是投资股票的两种获利来源。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股息回报在总回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海外市场受到长线投资者的青睐。温莎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约翰·聂夫是高股息策略的成功实践者。在其执掌温莎基金的31年间,基金组合累计投资回报率近56倍,年平均收益率超过市场收益率达3%以上,累计平均年复利回报率达13.7%,是同期标普500指数收益的22.3倍。站在当下审视全球资本市场,笔者认为,港股中的高息股是值得挖掘的价值洼地。

  高息股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

  根据格雷厄姆的经典投资策略,在美国市场中买入市盈率最低的股票,每年调整标的,最终将获得大幅超出市场平均的收益。而高息股更是低市盈率股票中的黄金,因为低市盈率的公司不一定持续派息,但是持续派息的高息股必定是低市盈率的公司,且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所以投资这些公司更加让人放心。

  高息股在海外备受投资者青睐,特别是信奉价值投资的长线投资者。观察美国过去17年的数据,优质的高息板块能持续稳定跑赢大盘。有投资者认为Alpha或高收益通常来源于风险溢价,需要承受更大的风险才能获得更高收益,但是美国的优质高息股颠覆了这个认知,该板块在过去17年的年均收益为10%,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4%的年化收益。同时,高息板块的年化波动率只有19%,低于标普500指数20%的年化波动率。

  那么,是否只要买入股息率最高的股票就能获得稳定收益?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股息来源、行业基本面才能选出具有持续分红能力的优质标的。从股息来源看,有些上市公司的分红来自于卖地获得的一次性现金收入,未来收入并不能持续。因此,我们需要精选有持续现金流的高股息公司。从行业基本面看,需要观察上市公司分红收益是否来源于周期波动的高点。例如,有些公司的盈利和分红超预期来源于大宗商品的涨价,但涨价周期预计很快会结束,明年很难继续再获得收益。

  由此可见,只有选择持续稳定派息的高息股票才有真正的投资价值。同时,也要判断高息股的主要业务是否存在衰退或者被替代的风险。

  港股的高息股将获价值重估

  从筛选标准看,投资优质高息股的两大要点是估值低、股息高。从估值角度看,美国的高息股经过几年的估值重估,估值基本已经到位。放眼全球市场,港股仍处于估值洼地状态,未来估值仍存在提升空间。同时,香港市场非常看重公司治理,在这个市场寻找高质量的股票非常有价值。有些投资者认为过去两年香港市场是一个被抛弃的市场,流动性不佳导致股票估值便宜。

  笔者发现,很多香港上市公司非常注重自身在行业里面的竞争优势,他们一直深耕主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而那些持续派息的公司更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低估值高股息只是因为流动性导致的折价,这个价值洼地迟早会被填平。我们认为,在港股市场挖掘优秀的上市公司,可以获得不错的alpha收益。其中,香港的高息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类品种,未来随着深港通开通,南下的资金持续增加,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会持续改善,估值会有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海外资金和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港股也在慢慢走出熊市。据我们调研,资金关注港股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企业盈利在改善、估值水平处于洼地、资金持续流入改善市场流动性。

  从企业基本面看,经历两年熊市后,香港上市公司的整体ROE水平在回升。香港主要的上市公司以内地企业为主,随着内地经济逐步企稳,内地企业的ROE水平也在整体回升,在股票定价方面则表现为上市公司的估值慢慢提升。目前估值修复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内地经济逐步复苏扩张,在未来会看到股票市场有更多的惊喜。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香港市场的平均估值约为12倍市盈率,今年以来高息股板块平均涨幅为12%,考虑人民币贬值因素有17%的回报,是表现最好的板块。而在内地市场,今年以来普遍面临着“资产配置荒”的窘境。其实资产荒的本质并不是缺资产,而是缺少优质的高收益资产。对比两地市场,股票估值仍然有20%的差价,香港的股票更加便宜。港股是内地投资者可以配置的海外资产,未来随着内地资产配置荒的延续,香港高息股等优质资产的价值洼地快速被填平。

  除了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便宜的优势外,港股市场未来有望收获惊喜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资金持续流入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其中,资金不仅来源于内地资金,也来源于全球市场资金。过去几年,全球配置基金基本保持发达国家高配、新兴市场低配的状态,但这个趋势今年正在逐步改变,曾经被忽略的新兴市场包括港股等开始陆续获得资金流入,这也是今年新兴市场表现亮眼的一个原因。我们判断香港市场正迎来投资良机,特别是高质量的高息股,这些股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获得价值重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