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天门 81x43.5cm 纸本 2015年
7月10日,由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主办的“今又逢君——散子水墨作品展”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散子水墨作品44幅和油画作品6幅。散子以水墨画形式来表达其一贯的创作主题——道家的哲学和文化,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幕式上,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总经理王陆军、著名音乐人侯德健、散子先后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达百余人。
以水墨形式感悟“老庄哲学”
散子,1965年4月生,油画本科学历,祖籍江苏扬州。曾游历香港、纽约、巴黎、北京等地,现居上海。先后于香港、上海、迈阿密、纽约、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举办个展。他选择以“老庄哲学”为创作主题,其作品独特的表现技巧和画面体现了独特唯美境界,而所提出的“四十岁之前是儒、四十岁之后是道”的言论已广为论道。其代表作有《荷香》(深圳博物馆藏)、《七仙》(上海世博会藏)、《山贤》(美国前总统布什顾问詹姆斯藏)、《天道》(戴志康藏)等,出版有《非·道:散子作品集》、《寻仙记》等著作。
君迟·秋已深 69x52cm 纸本 2015年
伦敦宝龙、北京保利等著名拍卖公司拍卖其作品皆以超百万元人民币成交;维基百科等等均有散子名典。此外,散子是美国太格里齐-达姆画廊(Taglialatella Galleries)目前代理的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蜚声国际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杰夫·昆斯(Jeff Koons)、怀伤艺术家安德鲁·怀斯(Andrew-Wyeth)都是出自该画廊(毕加索初来纽约时也是与该画廊合作);在2011年12月举办的迈阿密巴塞尔艺博会上,散子作品与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安德鲁·怀斯等作品同台展出,获得强烈反响。
对于这样一位闯荡过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说,在他心中也许最重要的不是作品,而是他对世界和艺术的态度。散子认为,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比如在当下,我们必须讲环保,爱地球,做人要宽容,有大爱,多休闲,多养生,少计较,知足常乐。因为人的生命有限,如何去享受大自然,到风景中去?所有这些,皆是他创作出如此唯美画面和仙境作品的灵感和源泉。他试图用绘画的形式推进中国道家文化在国际上的认知,也算独辟蹊径。
散子
散子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知道散子其名的不多,而观赏过其画的人则更少。那么散子是谁?据散子介绍,他出生在江苏扬州,父母原来在香港生活,上世纪50年代回内地定居,由于祖父母是资本家,父母是地主,在“文革”时期,他们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在他两岁时,父亲被折磨而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是一个圆满的家,就这样四散,散子说,他是在流浪、流散中成长。本来,他很不开心,不过在看了老子思想的书籍之后,他顿时感到豁达起来,与其一直活在怨恨过去的痛苦之中,不如放下这些怨恨,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些。他表示,现在回头再看,人生真的要受点挫折,才更早成熟懂事,他的坎坷,可能就是成为艺术家的其中一个条件吧。现在,散子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的过去,而且他还将一股爱心帮助别人,有机会便参与一些慈善活动。
“初见散子的作品,大约是在半年多前。在朋友的推荐下,一同参观了位于苏州河畔M50艺术区内的散子艺术空间。第一眼见到散子的作品,超然之气即映入眼帘,使人豁然开朗。画面中那超凡脱俗、清风道骨的唯美意境,表现出的是天地之自然、万物之陈新,将中国传统道家哲学思想以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于画布之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观者如是描述初见散子作品时的印象。由于对老子思想有一种感同深受的亲近,所以散子的创作灵感主要都是沿着这个主题发展的。画里,在高山云烟之中,人物特别微细。散子说,他是以人物与环境的大小对比,来展现人在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中的微末细小,就如老子从宇宙的观点去看世界。
秋风起 57x27cm 纸本 2016
画家注定了要对万事万物更加敏感。在散子看来,画家应该是怎样一种人呢?他说:想要成为一名画家,最起码必须具备三个要点,即: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二、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三、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因为这将是一位画家不可或缺的创作灵感泉源。如果以为散子只会作画,那就错了。散子的文也颇值得玩味。在散子艺术(微信号:sanzi-art)中,可以看到散子大量的诗文 ,里边既有《春在散园》这样的旧体诗,也有《桃花落》这样的新诗,既有《有感老木匠》这样的怀人之作,也有《奇葩的“中国当代艺术”》等的批评文字,而最近更新的一篇,则是《侯德健》。于此可知,散子是画家,但也不只是画家。
如果你没有进入到他的水墨世界,也许会是一种遗憾。且听那些看过散子作品的人的感受吧:“第一次走近散子老师的作品,心中就感到一种豁达,仿佛每件作品都有着一种生命力,不张扬、不浮华、只是静静地自我生长着,我们看到的不是开始,而是过程。”炎炎夏日,来到涵芬楼艺术馆,来品鉴散子作品散发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4日。
展览前言
第一次知道商务印书馆大约是我在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是因为老师要求我们每人买一本《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而真正让我记住了商务印书馆则大约是在16岁那年,那年:我的大姑妈寄给我一本发黄了的非常旧了的大约是民国初期出版的《辞源》……由此我“暗恋”上了商务印书馆,虽然到后来有其他几家出版社出版过我的画册,但我却总是会想着商务印书馆……
一天,香港好友李敏女士电话我说:商务印书馆的王陆军先生非常喜欢我的画并希望在他们馆的涵芬楼艺术馆举办一次我的画展……就此,我十分荣幸地和商务印书馆结上了缘!
秋风起而和歌赋 81x43.5cm 纸本 2015年
我在读美术院校之前是学习的水墨画,很痴迷也很执着,以至于不得不放弃我当时的银行工作和“国家干部”的身份,进美术院校后却是学的“工艺造型设计”(专科)和油画(本科),毕业后至今的身份也一直是“职业画家”,于其间是以油画创作和综合材料创作为主,但偶尔还是会画些水墨小品画,只是从未卖过……
即将于涵芬楼艺术馆举行的是我的水墨画展,共展出四十四幅小品画,因为是我平生至今的第一次水墨画展,而且还是在我梦寐以求并且是“高高在上”的商务印书馆(楼芬楼)举行,激动之余我不免有些心慌:在我前面刚刚先后结束的是名家蔡志忠先生和姜宝林先生的作品展……
感谢王陆军先生!在明知道水墨画不是我的长项的情况下仍然盛情邀请我在他们的百年涵芬楼展出。我的水墨小品画相对于有成就的名家、大师是有距离的,但又正好是鞭策和激发我的动力所在,由此,我才会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把水墨画画好,因为我是从骨子里就喜欢水墨画的。
聚南山 29x38cm 纸本 2016年
夏正浓 29x38cm 纸本 2016年
知秋 59x70cm 纸本 2015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