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康书伟)滨化股份包括实际控制人、滨州市国资委在内的主要股东近期均大手笔减持,让人一头雾水。而随着交易信息的逐步披露,一家名为滨州水木有恒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浮出水面,通过将各方减持股份悉数收入囊中,这家机构已悄然跃升为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
本报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水木有恒背后闪现着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的身影,这家致力于将清华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机构的进驻,有望为主业发展陷入困顿的滨化股份注入新的活力。
新股东悄然上位
持有滨化股份7.5%股份的滨州市国资委拉开了这轮股份腾挪的序幕。2016年12月30日,滨州国资委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970.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0001%。精准地将持股比例下降到4.999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滨州国资委同时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少其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减持比例为1.5%至4.99%,也就是说滨州市国资委有可能全部清仓滨化股份。
2017 年 1 月 5 日,滨化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忠正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公司6.02%股权,受让方滨州水木有恒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浮出水面。水木有恒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表示,此前已持有公司股份2970.01万股,协议受让后持股比例将达到8.52%。而2970.1万股的持股比例与滨州国资委此前减持的数量恰好吻合,不难猜测水木有恒受让了滨州国资委减持股份。
截至此时,公司此前单一第一大股东张忠正个人持股比例已从此前的10.5%下降到8.4%。这样就意味着水木有恒已经超越张忠正成为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水木有恒同时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比例不低于2%。而张忠正及其一致行动人则表示,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比例合计不超过1.5%。
1月6日,滨化股份再现一笔大宗交易,成交数量为268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6%,这笔交易买卖双方的营业部与滨州市国资委第一次大宗交易发生的营业部一致。市场人士猜测,这应是滨州国资委再次减持滨化股份,而接盘方仍为水木有恒。若这一猜测成立,水木有恒持股比例已达到10.78%,领先于张忠正超过2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单一第一大股东地位。
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接盘方水木有恒共有三个合伙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黄河三角洲创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认缴出资5亿元,北京工研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认缴1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工研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这家仅出资100万元的公司,其背后赫然屹立着清华大学的身影。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工研科技主要股东包括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及其下属企业北京水木华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其法定代表人朱德权的另一身份为清华工研院的院长助理。
资料显示,清华工研院成立于1998年8月,主要承担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孵育出了发光显示器(OLED)、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智能导航医疗机器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企业。截止目前,清华工研院已立项支持科技成果孵化项目超过200项,累计孵化企业150家,孵化成功率高达90%,先后诞生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该人士分析,从水木有恒接盘实际控制人及滨州国资委所持股份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此次股权转让非常有序,各方保持了高度的默契,应是此前已做了细致的安排。
或借力清华工研院打开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股东和管理团队年龄结构老化已成为滨化股份发展中的一大桎梏,此时的股权变化也体现了这批人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滨化股份未来发展可能意义重大。滨化股份实际控制人为以张忠正为首的十人的公司创业元老团队,随着年龄增长,滨化股份创业团队老龄化问题凸显,目前,公司董事长张忠正已74岁高龄,其最初的实际控制人团队中也多人超过60岁,半数人员已退休或只担任董事职务,不再参与公司具体生产经营工作,进入安享晚年的阶段。
企业层面上,2010年公司上市以来在资本运作、产业运作方面都乏善可陈。公司主导产品烧碱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另一主导产品环氧丙烷独撑大局,2011年产业政策已明确不再新批氯醇法环氧丙烷装置,公司现有环氧丙烷装置采用氯醇法生产,短期内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随着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效应,以及环保成本的上升,未来可能面临新的政策及市场风险。随着产业下行,公司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对外投资的榆林滨化绿能公司宣告失败,内部安全和环保问题也明显增加。
何时实现管理团队的新老交替,从而改变滨化股份产业传统、研发实力不强、人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此次清华工研院的出现,为滨化股份的脱胎换骨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
记者检索相关信息发现,清华工研院与滨州市政府的互动从去年就已经开始。2016年7月,清华工研院就与滨州市政府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约定滨州市政府与清华工研院本着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清华工硏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推动滨州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双方决定在在技术应用、项目引进及资本运作三个层面展开深度合作。而滨州市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滨化股份董事长张忠正也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在2016年8月,滨州日报一篇报道中,张忠正也畅想了与清华工研院的合作构想,他提出今后可通过清华工研院丰富产业化、商业化经验的孵化和资源整合平台,与清华的创新技术、创新人才等紧密地契合联动,以创造更多价值。在该报道中,张忠正还提及,滨化集团与清华工研院的交流协作正在进一步推进过程中,并已在多个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共识。
业内人士分析,种种迹象表明,滨化股份此次股权层面的调整可能只是滨州市、滨化股份与清华工研院合作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有技术合作、人才交流以及重大项目落地。而滨州市在这方面不乏成功先例,此前滨州市通过将渤海活塞股权无偿转让给北汽集团即换来北汽发动机等重大项目落地,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打开了发展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