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得出吗?在房地产业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有一家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总共37个人,没有一个销售人员,80%的员工都是行政人员,堪称A股市场里的“迷你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房股份”,600890.SH),该公司属于老牌企业,于1993年成立,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但从2008年开始其主业便处于停滞状态。
近期,中房股份又出现一波董事及高管集体离职潮。中房股份方面称,“集体离职”主要是与其主业转型有关,公司将从房地产业务转型至工业铝挤压业务。为何这么多年来中房股份主业房地产长期停滞?此次转型是否意味着中房股份将永久性地退出房地产业务?工业铝挤压业务能给公司业绩带来怎样的改变?
带着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中房股份的董秘郭洪洁,他告诉记者说:“因公司与忠旺精制的重组正在进行中,所有信息以对外信息披露为准,目前暂不接受媒体的任何采访。”
频现人事地震
近期,中房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朱洪策、董事秦峰、董事毛嫦致、独立董事李伟、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小辉、副总经理崔跃勇以及副总经理刘红雁的辞职报告。上述人士辞职,皆为个人原因。
关注中房股份的投资者应该有注意到,这已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出现董事及高管集体离职了,从2008年到现在,关于“辞职”的公告就多达20多个。
2016年6月份,中房股份董事长刘波辞职。当时的中房股份,正陷入大股东嘉益投资与二股东天津中维商贸的争夺控制权的风波中,而刘波则被指责“盲目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强行要求公司股票停牌”。
而被大股东和二股东争夺控制权事件所波及的并非刘波一人,在2015年,中房股份总共有5位董事、1位董秘及副总、1位财务总监和监事辞职。这一年可算是自中房股份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集体离职潮。
房地产长期停滞
虽然对于所有高管的离职,中房股份都称其为个人原因,但投资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只是一种套话而已。细看中房股份的业绩情况,便知详情为何。
中房股份原名为长春长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春长铃”),主营销售动力机械、激光打印机、数字照相机、数字式扫描仪、调制解调器等业务。该公司在1993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3月18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2003年,长春长铃的大股东长春长铃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将所持29.78%和22%的股权转让给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下称“中房集团公司”)和上海唯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房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通过资产置换为长春长铃置入了房地产业务,实现主营业务的转换。2003年9月,长春长铃将名称变更为“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彼时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后来在天津和新疆均有布局,主要是住宅和商业项目。
改换主业的当年,中房股份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营业收入为6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增长116%。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和2005年,中房股份的净利润连续亏损,其亏损额分别为280亿元和159亿元。为探究其亏损原因,记者通过多方数据查看,或许由于年限久远,未能查到相关的年度报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房股份的员工人数还是1209人,但到了2004年便只有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