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优化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及管控

杨洁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国政协委员 杨杰

  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一直非常重视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杨杰介绍,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各级政府对数据中心的能耗均采取比较严格的限制,但当前的碳排放评价体系未充分体现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和减碳效益。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今年全国两会,杨杰带来《关于优化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及管控政策的提案》,建议建立更加科学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合理衡量数据中心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能源产出率和赋能全产业体系碳减排贡献,加快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进程。

  客观看待数据中心能耗增加

  数据中心已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但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总量快速增长,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也不可避免地随之上升。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2166亿度,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6%;碳排放量1.3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14%。

  杨杰介绍,数据中心能耗绝对量确实在增加,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各级政府对数据中心的能耗均采取比较严格的限制。不过,杨杰认为,我国现有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未充分体现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和减碳效益,对其能耗与碳排放水平的衡量不够全面、科学。

  杨杰表示,一方面,现有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数据中心承载的经济价值。“与其他产业不同,数据中心所消耗的能源,不仅为自身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也为运行其上的各行业数字化应用贡献了大量经济价值,具有‘传导溢出效应’。”杨杰说。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数据中心每消耗1吨标准煤,可直接贡献产值1.1万元,同时可带动数字产业化增加值88.8万元,并通过支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间接产生360.5万元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

  另一方面,现有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没有考虑数据中心带来的减碳效益。“数据中心通过集中性满足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可有效促进其他产业,特别是钢铁、石化等高能耗产业的节能降碳,产生‘阶乘降耗效应’。”杨杰称,据权威机构研究数据,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对工业、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带来的减排量,将超过信息通信行业自身排放量的7到10倍。

  管控政策亟待优化

  杨杰认为,数据中心碳排放管控政策亟待优化,有部分地区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限制过严,或者数据中心碳排放指标设置不合理。

  “有地区要求,年消耗3万吨标煤以上的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要小于1.15,这一要求不仅远高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寒冷地区新建数据中心PUE力争小于1.25的指引,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难以满足。综合影响下,我国核心区域的数据中心资源已较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北上广深等地区平均存在约10万台的数据中心机架供需缺口。”杨杰强调。

  针对上述这些现象,杨杰具体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合理测算数据中心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能源产出率,科学衡量数据中心赋能全产业体系的碳减排贡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二是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进程。结合《“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实施方案》,制定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的政策指导文件,对重要的数据中心项目实行能耗单列,有效解决数据中心供需矛盾。

  三是引导各地政府以电能利用效率(PUE)而非整体能耗作为数据中心管控的重要考核依据,结合各地实际气候条件和能源情况,递进式、差异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的PUE性能指标,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数据中心的生产运营过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