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提振信心 资本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循环动能强劲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提振信心——这是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频频提及的关键词。A股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资金运转效率有望提升,为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循环提供强大动能。

  提信心增活力 民营经济奋进正当时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彭扬

  难!这是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切身体会,面对世纪疫情的多轮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不少企业经营遭遇特殊困难。

  不畏难!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民营企业不断淬炼出来的刚毅品格,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民营企业才能不断迎难而上,谱写发展新篇章。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人……近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政策牵引 发展干劲鼓得更足

  希望源于预期,信心就是动力。为帮助企业应变克难,一系列支持举措密集出台,力度持续超出市场预期。

  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力度为近年来最大。减税降费政策直击企业痛点和难点,让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更足了。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贯彻落实,为民营经济营造更有利成长环境的要求扎实落地。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克难奋进。”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在疫情期间,包括奇安信在内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努力做到不减薪、稳岗位、稳就业、保供应、保民生,为经济恢复发展保存了实力,创造了条件。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社会经济回归正轨,民营经济迎来轻装上阵、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提振信心——这是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董事长江浩然表示,当前正是全力“拼经济”的黄金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提振发展信心,真正激发动力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没变、力度没有减,而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激发的市场活力很强,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新动能。

  解忧化难 真招实策出得更快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56789”的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创新发展方面,民营企业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说。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从更长时间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民营经济要跟上时代进步潮流,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全国工商联在提案中建议,当务之急是制定出台小微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破解小微企业遇到困境时“求救无门、自救无力”难题。同步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条件成熟时尽快出台,给企业满满的安全感。

  同时,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翟美卿建议,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遵守市场规则,不直接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此外,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刘永好建议,在政商关系方面,要让民营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中,经济利益上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事业发展上亲密无间。引导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参与地方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引。

  金融赋能 资金支持来得更广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内生动力,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代表委员认为,下阶段,需精准施策,打通堵点,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江浩然建议,鼓励金融机构灵活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让好政策精准速递,让企业用足用好,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提供资金续航动力,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表示,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希望金融部门出台更好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他说。

  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同样大有可为。业内人士认为,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民营企业融资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优质民营企业上市效率有望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认为,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架构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鲜明,各板块将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转板、分拆上市、并购重组加强有机联系,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通道,完善基础制度安排,促进融资、交易、定价等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板块定位和发展阶段,合理选择上市板块。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转板等机制充分利用不同市场板块的特色制度,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朱建弟建议,各市场板块、金融基础设施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制度衔接,确保为企业转板提供便利和保障。

  也有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在严把企业质量关的前提下,简化上市流程,加快高质量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节奏。

  经济复苏政策送暖 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基础牢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计划报告”)多处着墨,进一步释放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清晰信号。

  市场人士认为,基本面逐步修复、政策暖风拂面,叠加全面改革持续深化,共同提振资本市场发展信心。

  经济稳步回升

  经济长期向好是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消费需求、市场流通、工业生产、企业预期等向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给了资本市场平稳发展保障和底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望从估值端为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支持。计划报告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满足宏观经济运行实际需要,稳定市场预期,防控金融风险。“考虑到降准对于提供长期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和支持实体经济比较有效,今年仍有一定降准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在中国股票投资框架里,核心资产在中长期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在投资回报上可跑赢大盘。”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说,“这些板块和投资机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相辅相成。随着盈利持续改善,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股票市场仍有向上空间。”

  被市场称作“聪明钱”的外资瞄准了机会,早已动手。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外资积极参与境内股票市场,净买入境内股票277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科创板发展机遇可期

  计划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

  截至目前,科创板500余家公司已悉数披露2022年业绩,科创板公司业绩稳中有升,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七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市场人士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科创板公司拿出这样的年度成绩单殊为不易,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活力与韧性。

  “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后,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将进一步提升,对科创资产的价格发现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也将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多元体系,引导更多中长期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上交所将继续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不断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安排,鼓励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继续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提升服务科创企业能级。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建设,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完善科创指数系列布局,丰富ETF产品体系,便利中小投资者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履行好监管主责主业,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打击市场乱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改革不止步,科创板创新聚集效应凸显,未来潜力无限,机遇无限。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业界人士预期,以全面注册制实施为契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将继续走深走实,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全面注册制改革正促进基础制度完善。华泰联合证券表示,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夯实了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基石,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发挥,A股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资金运转效率有望提升,为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循环提供强大动能。分析人士认为,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这种良性循环,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赋能。

  全面注册制改革将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在退市环节,需完善退市配套措施和相应的转板机制,畅通企业退市的后续融资通道。此外,需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保障举措,畅通多元化维权通道,并加重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大幅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全面注册制改革料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实行全面注册制后,机构投资者和中长线资金将变得愈发重要。”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认为,公募基金有望成为未来增量内资的主要来源,2023年公募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规模或突破1万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