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丹麦秉持开放经济,倡导自由贸易,积极吸引外资。为推动经济增长,该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着力降低企业的社会负担和负税压力。同时,政府努力精简行政审批手续,并扩大公共投资。此外,该国科研氛围良好,在科技发达的欧洲地区,科技水平依然首屈一指,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声学方面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由此,世界银行《2016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将丹麦列为全球“最佳营商环境国家”第3位,在欧洲地区名列第一。
丹麦税收和人力成本高企,在吸引投资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但近年来,该国秉持开放经济,倡导自由贸易,积极吸引外资。世界银行《2016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将丹麦列为全球“最佳营商环境国家”第3位,在欧洲地区名列第一。事实上,世界银行已经连续6年将丹麦列为欧洲最佳投资目的国。通过大量的政府支出,丹麦福利水平和社会平衡发展也在全球领先。《2016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将丹麦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简单地比较一下丹麦和美国的数据。1995至2015年,丹麦和美国的人均GDP平均增长接近,前者1.1%,后者1.5%;2015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丹麦和美国的人均GDP分别为49033美元和56066美元,相差不多。然而,2014年,两国国内的收入差距(最富有10%的人与最贫穷10%的人的收入比)有显著差距,前者是5.3,后者是18.8。
在税收方面,2015年,丹麦税收负担占GDP的46.6%,而美国只有26.4%。2014年,在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上,前者为55.3%,后者只有38.1%。结果是,丹麦平均预期寿命和满意指数都要高于美国。
对丹麦政府来说,目标就是要鱼与熊掌兼得。《丹麦2020:知识、增长、繁荣、福利》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十大发展目标,包括:全球最富有国家之一、全球十大寿命最长国家之一、全球能源效率最高的三个国家之一、创造平等机会最好的国家之一、欧洲国家中移民融合最好的国家。
另外,该计划还提出,要让丹麦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进入全球前十,在校学生进入全球最聪明学生行列,至少有一所排名欧洲前十的大学,国民成为世界上信任度和安全度最高的人,公共部门成为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官僚作风最低的部门之一。
坚持简政增效
近年来,丹麦政府为推动经济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着力降低企业的社会负担和负税压力,包括将公司税从25%降至22%,削减向企业征收的能源税,削减酒店业增值税,降低企业红利税,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优惠。
同时,政府努力精简行政审批手续,并扩大公共投资,包括:免除注册企业管理层自然人居民要求,将一半企业注册耗时降至24小时,投入33亿克朗提高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效率,提高私营服务部门竞争力,投入30亿克朗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生产能力。
丹麦政府预测,上述改革能为丹麦经济增长贡献60亿克朗,同时为企业减少40亿克朗费用,并在2020年前为企业带来额外的80亿克朗投资。
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自2013年以来,丹麦经济一直处在缓慢复苏轨道。据丹麦银行1月6日预测,丹麦2016年经济增长为1%,2017年、2018年将分别增长1.5%和1.8%。该行认为,丹麦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外需求增加、企业投资增加、生产率提高等因素。
1月11日,丹麦国家统计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丹麦工业生产指数增长6.6%至124.7,超过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122.0的历史高点。这证明丹麦工业生产自2009年89.5的历史低点一直在攀升。该办公室预计,2016年12月的数据将继续增长。
当前,丹麦通胀水平、国家债务水平和失业率均持续低位,人均收入在欧盟国家中保持前列。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稳定,丹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长期保持3A信用评级的国家之一,为外国企业赴丹麦投资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