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在发布会上
主持人: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众所周知,11月19日以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给整个中国白酒行业带来一场出其不意的风波,造成中国资本市场白酒板块短期整体下滑,至今整个白酒板块股票下跌了20%以上,白酒行业的形象和市场受到了波及,近期一些媒体和个人把炒作的苗头指向了茅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投资者、经销商、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茅台。
塑化剂风波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并于12月7日发布了第一次公告,表达了公司的立场,并说明了相关情况,12月10日下午,我们发布了第二次公告,为了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注,表明贵州茅台作为一个大企业、民族品牌所具备的诚信经营,敢于担当的职责,今天我们诚挚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朋友相距名城贵阳,召开媒体见面会,期待通过你们向社会公众通报贵州茅台在应对塑化剂事件方面的情况,并就有关是相对消费者、投资者及其他关注、关心茅台的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说明和澄清。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国内质监、卫生、及白酒方面的有关专家向大家解读塑化剂在白酒领域内的有关情况,今天媒体见面会的主要内容有:由茅台公司总工程师王丽女士(音)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然后由专家和我们公司高层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学者、专家以及我们公司的领导,他们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先生;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先生;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先生(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营养学专家李可基先生;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全国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熊正和女士(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先生;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代总经理刘自立先生(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季克良先生;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书月先生(音);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王丽女士(音)
我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白菊萍(音),我们为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媒体见面会正式开始,首先有请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王丽女士向各位通报贵州茅台的相关情况,有请王总。
王丽:各位媒体朋友们,早上好,下面就由我来代表公司介绍相关有关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情况,我公司地处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拥有员工近1.8万人,2011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214.1亿,实现利税179.4亿,公司的主要产品贵州茅台酒,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的代表,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工艺和完美的品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自建厂以来,追求产品的高质量便是茅台人为之努力的方向,确立了质量是生命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长期的积淀、提炼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崇本守道、坚守工艺、储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观,以及“三不准、四服从、十二个坚定不移”的行为准则,在任何时候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2003年、2011年,公司两次荣膺了国内质量管理的最高奖项,全国质量管理奖。
茅台人长期以来始终坚守传统工艺,酿造出了酒中上品,茅台酒的生产酿造,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经过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具有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长期储存的特点,由勾兑师将不同轮次,不同香型,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100多种基酒样品精心组合,在整个勾兑过程中,完全采用酒勾酒的方式,不添加任何的外加物质。茅台酒的工艺是世界蒸馏酒中最复杂,最独特的工艺,即使在当前茅台酒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守储足陈酿,不卖新酒,坚持一瓶普通的茅台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在质量文化的引领下,公司持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工作,自1994年以来,先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剂量检测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有机加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对六大管理体系进行整合运行,目前建立起了包括18类、322个管理标准在内的管理标准体系,包含14类167个技术标准在内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有力的保障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